胆息肉形成的原因
1、胆息肉形成原因的西医认识
胆息肉的分类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抑息基因,又称多肽链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在大量低下。这种致息与抑息的活性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C、单核吞噬C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改变胆囊内环境稳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进一步增强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后结合,形成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突出赘生物,称之胆囊息肉共形成过程见图。
2、胆息肉形成原因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胆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
3、胆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息肉对患者的伤害非常的大,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一般认为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须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胆囊息肉被确诊后,一般认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关键是确切判断病变的性质是属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两者的治疗措施截然不同。前者有癌变可能,通常应作胆囊切除;后者为无癌变性息肉,除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一般不需要作胆囊切除术。然而。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时比较困难。
大多数学者认为出现下列三种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p>
3.1、息肉直径超过1.0厘米以上。
3.2、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3.3、息肉伴有临床症状。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而无临床症状者,则可采用中医药物保守治疗,如息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其附着的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等变化时,则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具有传染性吗
专家表示,胆囊息肉是不会传染的,它不具有传染性,因此不必太过担心和忧虑,积极治疗疾病才是关键。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息肉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禁酒及酒精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2、饮食规律早餐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3、注意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