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灯永照霹雳魂 [复制链接]

1#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pf.39.net/xwdt/240611/m3pjgm6.html

上世纪60年代,试验基地电力短缺,条件非常艰苦。某国防项目启动后,基地官兵在马灯下日夜奋战,及时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为科研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戈壁生活条件的改善,缺电已是往事,马灯早被淘汰,但这种艰苦创业的“马灯精神”却凝结成了外场的文化风骨,感染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在一次随队采访的过程中,一位试验队员指着车外的漫天砾石跟我说:“别看这里禁牧这么多年了,还是寸草难生。”说到这儿,他有些动情地感叹道:“要不是来到了研究院,这辈子也想不到会到这种地方来啊。”

进入外场已经有20多天,刚来时凛冽粗犷的寒风、一望无际的戈壁、深邃湛蓝的长空给我带来的感观冲击已经逐渐消退,但每当想起那位队员的话,心中还是会泛起一阵悸动。是啊,这块戈壁真的是太荒凉了,春天狂沙肆虐,冬天滴水成冰,除了耐碱抗寒的骆驼刺,哪有草木能在这里存活?除了身肩使命的军工战士,哪会有人跑到这里坚守?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这片奇寒的大漠,有为试验决策苦苦思索直至深夜的院士、总师,有从中秋节驻守至今的院领导、中层干部,有在各自战位上勤恳耕耘、默默奉献的普通队员。这些在戈壁荒滩里书写人生履历的航空儿女,把坚守做到日复一日,把严谨当做一种习惯。在他们的心中,肯定都跃动着一盏不灭的马灯,在寒冬里发热发光,照亮中国空空导弹事业的前进方向,照亮了自己的霹雳魂。

戈壁驭波守望情怀

任务的压力、环境的磨砺、乡思的苦楚,这是外场试验队员共同面临的挑战。但要提起外场哪里条件最艰苦,大家心中早有共识——戈壁深处的遥测站。借着任务的机会,我跟随遥测组成员来到了那里。

遥测站深居戈壁腹地,就算汽车开足马力,一个小时内到达也算快的。为了不耽误试验,遥测队员往往要提前出发。“在外场干遥测,就得跟规律的生活说再见。我们很多队员都有5点前出发的经历,走得这么早,招待所的饭都预备不出来,只能到遥测车里吃泡面。干活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午饭是常事。”

遥测组组长李宇说:“今年组里有人长胆囊息肉,饮食不规律很可能是个诱因。”

这些接收数据的遥测队员有个“驭波者”的别号,停放在场站院内的两部遥测车,就是他们在戈壁逐风驭波的坐骑。遥测车上的设备十分娇贵,需要细心守护。我看到遥测队员李明在车上的工位贴了张纸条,他解释说:“自己坚守了几个月,快换岗了,纸条上是写给下个队员的注意事项。”远离了日常生活的“小确幸”,这些遥测队员的敬业更叫人肃然起敬。

在场站驻地岗位上,还有两名保卫部职工,杜贝贝和焦向京。他们就住在场站的一处旧房里,平常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给遥测车充电、检查车上的温度等,但能够坚持下来却真的不容易。春天里,这里的风沙特别厉害,赶上沙尘暴,他们住的房子根本挡不了土。冬天没有扬沙,却冷得出奇。在试验场,队员的对讲机常被冻得失灵,“想在这里洗车,水刚擦上去,车身就结了一层冰。”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寂寞是他们更大的敌人。“这里太缺乏业余活动了。”杜贝贝说,“想出去散步,走了几公里,脚还是冰凉的。”过去还有台电视,这几年线路给撤了。即便如此,每个在这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同寂寞抗争。我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本素描册,“都是平时画着玩儿的,打发时间。”杜贝贝笑着说。厚厚的一沓画纸,正好记录下了他们的外场光阴。

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波澜壮阔,对于试验队员们来说,在这个场站的任务更多地意味着坚守和等待。在满目荒凉的戈壁深处,这份坚守显得更加忠贞,等待显得更加真诚。

运输保障从“心”开始

8人8车的外场运输队,承担了试验队所有的运输保障任务。司机白勇骄傲地对我说:“我们几个人,个个都有二十几年的驾龄,一两百万公里的驾驶记录。”在这里,我想记录下他们从“心”开始的运输保障。

在外场开车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运输队不光要每天载着试验队员进场、撤场,还要经常进出市区。出了场区就是物资西进的要道,路上大车多,路况差,场区里的路况虽好,但也要把限速的弦绷得紧紧的。为了应对复杂的交通形势,运输队的8个人每天晚饭都要凑在一起吃,有什么信息及时沟通。外场的急事特别多,出任务急,开会也急,为了不耽误试验队员出行,他们就开发了多条快捷安全的出行线路。

每个来过外场的人都知道,对于试验队员来讲,车辆绝不仅仅只是出行工具,试验完成后,能到暖意融融的大巴上休整片刻是一种特别的幸福体验。这段时间气温骤降,为了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大巴司机刘青半夜两点钟就早早起来给车辆供暖炉加注燃油。外场很冷,有司机师傅们的暖心服务,每名队员都能感到一丝温情。

就像刘青做的那件事,外场的后勤保障很平凡,只要足够用心,你的工作就足够暖心。

冬至外场感受温情

每年的冬至,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传统文化里,“冬至大如年”,这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在外场,周末、节日、节气的概念被任务节点所取代。不过冬至是个例外,每年冬至,基地官兵都要与试验队联欢包饺子,大家的劳动成果就是当天的晚餐。去年冬至那天,我们的试验队员,有的刚开完技术协调会,参加完上午的试验,暂放下任务的压力,赶到餐厅,大家一齐动手,享受冬至暖心的温情,主管院领导也当场给大家秀了一把包饺子的好手艺。

有很多试验队员,从中秋假期间进场,坚守到了现在。从一个团圆日到另一个团圆日,阖家团圆还是他们一个没有达成的小目标。队员薛飞,去年10月进场,女儿今年刚入托,一生起病来,这学期就没上成几天学。队员王一平,新婚燕尔,刚刚度过蜜月就赶到了基地。还有杜贝贝,家里孩子正在学架子鼓,“自制力差,怕荒废了时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情和思念终究是剪不断的羁绊。

思念再重,重不过担当。古代的将军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我想这句话用在试验队员身上,不也很贴切吗?

有人评价江南的乌镇,“来过,心灵便不曾离开”。其实外场也是。在这个大国利剑的平台,不论条件如何变迁,可爱的航空人都会把“马灯”精神传承下去,告慰峥嵘岁月,迈向美好明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