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肝胆的这些事你不得不知 [复制链接]

1#

伴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轻度异常,肝胆胰脾腹腔B超提示「占位」「结石」或者「建议到专科进一步诊治」等等。

有相当一部分人过分担忧,寝食不安,网上一顿乱搜,便更加忐忑了!

《大医生来了》节目邀请到了

医院

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助理

刘*伟

大医生来了

医院

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助理

刘*伟

多年来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常见疝和复杂疝的微创处理,腹壁肿瘤的诊治,胃食管反流疾病,常见肝胆胰外科疾病,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的微创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等有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很多人,包括30岁左右的年轻人,B超报告上都会看到「脂肪肝」。这曾经离国人很远,但经济发展了,这个「富贵病」也就随之而来。

01

脂肪肝要紧吗?

确实,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的好了,喝的多了,有一些富贵病就找上来了,脂肪肝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很多人都来门诊咨询,那么它到底要不要紧呢?这需要从脂肪肝的原因说起,脂肪肝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和喝酒有关了,大家应该都知道肝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器官,酒精也就是乙醇是要通过肝脏代谢的,乙醇的代谢产物叫乙醛,这两样东西都会损害肝脏,我们人体每天对于乙醇的代谢是有极量的,一般来说男性不超过40g,女性不超过20g,如果长期超过这个量,或者短期内大量饮酒,都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然后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甚至坏死,变成脂肪肝,继而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另一类就是非酒精性,这一类的原因就有很多了,主要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高脂肪饮食,多坐少动,还有另外一些造成肝细胞损害的原因,比如病*性肝炎,药物等,也会造成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变性,进而发展成脂肪肝,刚开始的时候都不要紧,到了晚期就比较要紧了,尤其到了肝硬化阶段,会有肝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腹水等情况,甚至生命危险,所以我们要在早期还可以逆转的时候控制住它。

02

哪一种脂肪肝是无法通过“管住嘴、迈开腿”实现可逆的?

轻度的脂肪肝都是可逆的,通过调整饮食,多运动,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来逆转,酒精造成的在戒酒之后可能一个多月就可以慢慢恢复了,药物造成的在停药之后也会很快恢复,有一些如果肝功能不太好了,可以用点护肝药,但是如果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整个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甚至纤维化和硬化,那就无法逆转了,只能治疗之后出现的并发症,严重的情况比如肝硬化终末期甚至需要换肝。

03

肝囊肿,我们是否可以浅显的理解为“肝内长了水泡”一样?

肝囊肿从广义上来说有很多种,有先天性,炎症性,肿瘤性,创伤性,寄生虫性,先天性占了90%以上,后面四种占的比例很小,所以狭义上的肝囊肿就是指先天性肝囊肿,这种囊肿囊壁上有上皮细胞,囊液除了极少数伴有出血变成棕色,或者和胆管相通混合胆汁变成*色外,大多数都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理解为肝内长了水泡一样,一般在门诊都是和病人这样来说明的,建议他们定期复查。

04

查体发现的肝囊肿需要处理吗?

这首先和刚才说的种类有关系,比如炎症相关的,要找到原因解决它,肿瘤相关的,多数情况下也要积极处理,创伤相关的如果合并感染了也要积极处理,寄生虫性的也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的,根据囊肿的数量,位置,大小,有无症状来定,尤其是症状,一般情况下,如果数量不多,比较小,没有症状,就不需要积极处理,如果比较大了,出现了胀痛或者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往往都是有5-10cm以上了,那就需要处理了,以前都是抽液然后注射无水酒精,但是这个方法效果不好,很容易复发,而且注射酒精后会有疼痛,还可能继发感染造成肝脓肿,所以现在很少采用,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用微创的方法,在囊肿上开一个大口子,把液体吸干净。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多囊肝,这种患者的正常肝组织很少,容易出现肝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需要肝移植。

05

肝血管瘤是良性疾病吗?是否会存在恶变的风险?

如果是明确的血管瘤,那基本上是海绵状血管瘤,是良性疾病,不会有恶变的风险。但是小的或不典型的血管瘤和一些肝癌尤其是恶性程度比较低的肝癌很难区分,还有一些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比如肝血管内皮瘤,在早期都很难区分,所以一定要做到定期复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06

我们持续观察发现肝血管瘤会长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这个要根据血管瘤位置,具体大小,增长速度,有无症状来决定,以前5cm以上就有手术指征,现在如果没啥症状,也没有破裂风险的话,可以10cm以上再考虑手术,如果位置不太好,有破裂风险或者症状很明显的话,小的血管瘤也可考虑手术。而且现在我们都采用腹腔镜的方法,刀疤小,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有些不典型的血管瘤,或者有些人心理压力很大的,积极手术也可以考虑。

07

如今,胆囊息肉在体检报告中也十分常见。该如何理性看待它?

这个也是门诊碰到非常多的,我们一般叫胆囊息肉样病变,有良性的情况,比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这里面有90%以上都是胆固醇性的息肉,所以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即可,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超声就可以,必要时做CT或MR。胆囊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直径大于1cm或短期内迅速增大,基底部宽大的单发结节,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的,尤其病史比较长的。出现这些情况的,建议要积极处理或者严密观察,缩短复查时间。对于超声一开始就提示是胆囊腺肌症或胆囊腺瘤的,这两种属于癌前病变,也要积极手术。若超声提示恶性的情况的,就是胆囊腺癌,更加是要积极手术治疗了,术中要送快速病理检测明确诊断。

08

如果胆囊息肉病变伴随胆结石及胆囊炎症状,一定需要“摘胆”吗?

胆囊炎症如果是反复发作的,会刺激胆囊息肉,造成癌变几率增加,建议做胆囊切除术。

09

很多患者会疑问:胆囊这个器官感觉很重要,能不能只切除息肉或摘掉结石,保留胆囊?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主流的观点没有什么大的争议,如果是明确病变的胆囊,肯定建议切除,而且保胆取石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很多年前就有人做了,甚至胆囊切除术还要早,但是渐渐被弃用了,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结石虽然拿掉了,但是造成结石的原因并没有解除,所以结石复发率高,另一个原因是胆囊本身有病变,保留了之后,一部分会往肿瘤方向发展,发生胆囊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很高,治疗手段少,预后很差,今年我们就碰到了不少,有些人就是反复拖延造成的,真的是非常可惜。所以我们不建议对病变的胆囊做保留。医院又开始大力宣传这项手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患者有这样的要求,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把它冠以新技术,新概念的名头,这就不太合适了,其实保胆手术在操作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腹腔镜下的切开,缝合,还有胆道镜取石,都是我们肝胆胰外科最常规的技术。

我个人对于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态度,虽然是不主张,但也不完全排斥,我在门诊也常碰到有一些来咨询保胆取石的,比如为了参*的,我认为对于这些特定的人群还是可以考虑做保胆的,但是要符合严格的条件,最好从来没有发作过胆囊炎,超声提示结石不多,胆囊壁光滑,做超声波实验发现胆囊收缩功能还正常的,可以考虑保胆,但是那些炎症反复发作,胆囊壁已经明显增厚的,甚至有一些是胆囊壁内结石的,留着胆囊弊大于利,肯定是首选切除。对于胆囊息肉的保胆手术,我个人是反对的,一般来说,息肉考虑有恶变倾向我们才考虑手术,做手术的时候最重要的也是不能把胆囊弄破,一旦破裂胆汁漏出来就会有发生肿瘤广泛转移的风险,这个时候你还把胆囊主动切开取息肉,那不是人为增加了肿瘤转移的风险吗?有的人会说确定良性才给他做切开取息肉手术,那如果确定是良性的你还做什么手术呢?继续定期复查就好了呀。所以我认为,不做不必要的手术,但一旦需要手术,最好选择正规的手术方式。

10

两害相权取其轻,切除胆囊是更明智的做法。日常生活中,肝胆疾病是否可以做到提早预防?

其实现在很多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完全清楚,前面说的这几个疾病也一样,甚至有一些有遗传方面的因素,所以要完全避免发生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减少后天加重这些疾病发展的因素,这里面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一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这些,还有就是要做到定期体检,这个其实很重

要,很多疾病尤其是肿瘤在早期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有一些辅助检查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早期发现一些疾病,早期处理,预后就会好很多。

11

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现在有什么要求和方法?

腹股沟疝的诊断很简单,就是大腿根部这个地方鼓了一个包,站立的时候出来,用力或屏气后加重,平躺后消失,老年男性比较多见,这个是不会自己好的,反而会越来越大,最后肠子都会滑出来,打针吃药都没用,就跟衣服穿久了破洞一样,需要做一个修补,原来传统的方法就是在局部切开放置一张垫片,现在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采取微创的方法,肚子上打三个小洞,把一张大的垫片放进去盖住洞口,这个方法疼痛轻,恢复快,一般开完刀一两天就回家,对于双侧的,复发的和诊断不明的疝更加有优势,当然它也有一些不太适合的情况,比如心肺功能很差不能耐受麻醉的,长期口服波立维这些抗凝药的,下腹部做过大手术有粘连的。具体情况要医生看过评估过后才能决定。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大医声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