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穴被称为人体的小柴胡汤,善治头痛和 [复制链接]

1#

所谓的小柴胡汤,源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味有名的方剂,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可谓出类拔萃。小柴胡汤的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后世对这个古方的评价也很高。

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可以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佳,另外对女性的妇科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个穴位叫足临泣穴,这个穴位的功效跟小柴胡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柴胡汤由柴胡、*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柴胡入肝胆经,疏肝利胆,和足临泣主治功能一样,临泣与中药主入肝胆经的柴胡功效相似。

尽管此穴功效堪比小柴胡汤,但是足临泣穴在中医领域却不算出名,因为历代的医家很多都不太重视这个穴位,不过道家注重养生,却非常重视这个穴位。

为什么呢?因为历来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主升发。阳气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阳气充足则身体康健,反之,人体的气血就会亏虚,无法供养身体脏腑,从而引发很多疾病,可以说阳气是否充足决定了人的健康状态。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临泣穴是胆经的“输”穴,输就是疏通,流通的意思,具有强大的疏通功能。可以说是胆经上生发阳气的要穴。下面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一下足临泣这个穴位吧。

穴位释义

此穴出自《灵枢·本输》的“注于临泣”。足,顾名思义,就是穴位在足部。临,就是居高临下的意思。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足临泣穴在哪里?

足临泣穴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文献怎么记载足临泣穴?

《针灸大成》这样记载: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痛头旋,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类经图翼》这样描述: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

《医宗金鉴》如此记载: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

《杂病穴法歌》如此描述: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穴位主要功效

足临泣系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瘰疬,胁肋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足跗肿痛,足趾挛痛。

穴位功能一:治疗头痛

足临泣之所以能治疗头痛,是因为它为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而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的瞳子,此于足窍阴,在头面部分布较广泛。同时,足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输穴,为其经络之气上下,出入之所,主病体重节疼。古老的中医学也有记载,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曰:“……头风痛肿项连腮,眼肿赤痛头旋,……临泣针时有验。”

穴位功能二:治疗妇科疾病

艾灸足临泣穴为什么能够治疗痛经?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足临泣是胆经的“输”穴,输就是疏通,流通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它是清理人体淤积的重要机关,同时,这个穴位又连通带脉,而带脉是专门用来保护女性、预防和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经脉,所以艾灸足临泣穴可以很好的调理妇科疾病。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月经提前、月经延后以及痛经病症,都可通过艾灸足临泣来调理直至恢复正常。

穴位功能三:平肝息风,诊断胆囊疾病

足临泣与头临泣一样,都能够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等胆经疾病。本穴归于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活血、利胁止痛、通乳络、消痈肿之功,主治胁肋痛、乳痈、瘰疬、中风偏瘫等。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等。本穴为胆经输穴,故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中风偏瘫、痛痹不仁、足跗肿痛等。

同时,临泣穴还有诊断的功能。如果你按揉足临泣穴,有疼痛的感觉,就要小心是不是你的胆囊出现了炎症或者是胆囊息肉。而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后如果感觉到口苦咽干,这也是典型的少阳病,体内有热,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