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秒科普肠息肉 [复制链接]

1#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以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下垂。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者。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的病人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在有症状的结肠腺瘤中,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最多见,一般是见于比较大的直肠息肉,有时忽然大量出血,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长时期慢性失血,出现贫血。直肠的较大腺瘤还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下坠感,甚至脱垂出肛门。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小肠息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


  温馨提示:在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引起重视:一种是腺瘤性息肉,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尤其是其中的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几乎为百分之百。第二种是家族性息肉病,它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如有身体不适,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2.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1)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我们建议40岁以上常规进行肠镜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饮食: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3)生活习惯:吸烟史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4)炎症刺激: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

5)遗传易感性:直系亲属中有肠息肉的患者发现肠息肉的概率要更高,因为息肉跟基因突变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如“息肉病”。

6)其他因素:肥胖、免疫功能低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息肉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

3.如何明确肠息肉的性质?

有经验的肠镜医师可以从肠镜下息肉的大体形状上大致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但这只是一种“经验性”的诊断,而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因此,在息肉切除后常规送病理检查,进而确定息肉的性质以及是否已将息肉完整切除。

1)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需进行切除。

2)息肉病理类型及对应的临床意义:

息肉

息肉(非肿瘤性)

恶变可能性较小

炎症性息肉

较少见

错构瘤息肉

较少见

增生性息肉

最多见

腺瘤(肿瘤性)

恶变可能性较大

锯齿样腺瘤

较少见

管状绒毛腺瘤

较多见

腺瘤综合征

较少见

综上所述: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0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目前认为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4.如何处理肠息肉?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是恶性或癌前病变,自然需要及时治疗,从而解除“警报”;炎症性息肉逐渐增大后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便血、腹泻,因此可以选择性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内镜下治疗:

包括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内窥镜治疗较为安全,创伤小,适用于较小且未癌变的息肉。

2)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

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5.内镜下肠息肉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后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需要注意:

1)饮食:术后2天以流质饮食为主,若无特殊则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活血化瘀、坚硬粗糙的食物。

2)休息:息肉术后2周内都有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因此术后建议休息1-2周为宜,禁止剧烈活动,禁泡温泉、外出、负重。

3)大便情况:若术后大便有大量鲜血医院就诊。

4)腹痛情况:术后如出现剧烈腹痛,多次排气排便后仍无法缓解,且腹痛呈全腹弥漫性,医院就诊。

息肉术后如何降低复发:

1)定期复查:根据医嘱;

2)调整饮食结构: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戒烟戒酒;

3)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而保持大便通畅,且能减重;

4)保持良好心情;

6.内镜下肠息肉治疗后如何科学的复查?

根据息肉具体情况划分低/高危人群,随访方法各有不同:

1)低危人群: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者;

随访方法:治疗后1年复查结肠镜,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2)高危人群:大肠腺瘤为多发、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直径≥2cm、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随访方法:高危组治疗后3~6月内复查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结肠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结肠镜镜。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肛肠科咨询住院部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