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QIANTANCHANGXIROU
肠息肉
浅谈“肠息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近来寻求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胃肠镜检查从前些年的恐惧、担心,到现在能够听从医生建议积极完善检查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改变。无痛胃肠镜的广泛开展对胃肠镜检查真正做到国家“对肿瘤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倡议也有“锦上添花”之意。胃肠镜检查需求越来越多,随之问题来了,发现结肠息肉,切?不切?大多数普通患者陷于两难,那么这次我就大肠息肉浅谈一下我的观点和一点认知。
什么是结肠息肉?
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有合并出血或梗阻,所以常常不易被发现,多数是体检或者行排除检查时发现。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根据大小、部位、侵及肠壁层面不同可采用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有报道中医药对某些类型的肠息肉有效。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感染有关;
2.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5.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发现息肉是否都需要切除?
依据国内外相关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肠息肉样病变,建议如下:
一、腺瘤:
1.≥6mm病变应行内镜切除;
2.≤5mm微小腺瘤样息肉原则也应行内镜切除,但也可行结肠镜随访观察;
3.平坦和凹陷的肿瘤性病变即使≤5mm也应行内镜切除。
二、增生性息肉
大肠≤5mm的增生性息肉推荐随访。
三、大肠锯齿状病变
因大部分锯齿状病变都有可能发展为癌,因此建议及时行内镜下治疗。
四、侧向发育性肿瘤(LST)
建议结合病变大小、部位决定手术方式(ESD、EMR或外科手术),必要时可适当使用放大内镜或超声内镜检查。
五、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建议行进一步检查,并根据肿瘤大小和表面特征,判断是否需要内镜或手术切除。
六、炎性或增生性
尽管多数无需内镜切除,但仍建议合并出血、诱发肠套叠、疑似癌等情况时积极镜下治疗。
七、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建议早期(青春期)开始行结肠镜检测,必要时行预防性结肠切除术。
结肠息肉切除后是否会再长?
据统计,大肠息肉切除后很容易复发(约50%),而且复发时发生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其实,复发的过程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生长出息肉的;还有一个因素,肠息肉残端可能会复发再长出息肉。
肠息肉切除后多长时间复查比较合适?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在最后,提醒大家,肠息肉切除术后有一定的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风险,应严格依据医师意见,禁食水后过渡饮食,避免过体力劳动、提重物、长时间走动、泡澡等。也同时告知大家,如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医院,大多追加简单处置后即可搞定,少数患者需追加手术;息肉送病理患者根据病理结果不同亦有外科追加处置可能。-END-
声明: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