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院成功运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 [复制链接]

1#

自开院以来,我科室ESD术已开展数百例,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十二指肠肿物还是第一次!

患者,刘女士,因发现十二指肠肿物3月余,医院(医院宿迁分院)消化内科就诊。

我院消化内科王晓燕主任接诊患者后,根据常规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其十二指肠脂肪瘤诊断明确,建议行内镜下十二指肠肿物ESD术,同时指出患者肿物较大,术中可能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及转外科手术,家属表示理解。

ESD术过程

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治疗相对特殊一些。一方面,该肿物位置特殊,此处的内镜下治疗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因十二指肠肠壁较薄,易穿孔,风险较大。

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ESD操作步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他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粘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

优势有哪些: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以往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创伤大。而ESD与传统根治术效果相当,但其还有:损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广而告之

ESD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优势明显,尤其适用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即病变局限于黏膜内及黏膜下浅层的肿瘤。就中国早期消化道早期肿瘤发现率不足10%的现状而言,多数病人还是没有机会接受微创根治的,因此推广胃镜精查,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发现率是当务之急。

扫一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