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只摘息肉,保留胆囊是否可 [复制链接]

1#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到腹部疼痛,这怎么回事呀”,35岁的刘先生向医生问道。

其实刘先生最近几年一直都有这个毛病,他也知道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导致的,但是繁忙的工作却让他无法加以改变,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最近好不容易得到了休假,医院做个全身检查。

谁知道,医生的回答却不像刘先生想的那样,“你之所以会感到腹部疼痛,和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炎有关,胆囊息肉已经超过1公分了,建议息肉和胆囊一并摘除。”

刘先生彻底懵了,他可是知道胆囊息肉的,网上说它有可能会导致癌变。对此,刘先生连忙向医生追问道:“医生,我这种情况可以只摘除息肉吗?如果不把胆囊和息肉一起摘除,以后会不会癌变啊?”

胆囊息肉患者,可以只摘除息肉吗?

胆囊息肉作为体检时出现的“常客”,在我国健康人群当中,发病率达到了1%-10%,并且男性患病的概率明显多于女性。这些患者当中,如果胆囊息肉大小超过了1公分,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切除胆囊。那么问题就来了,胆囊息肉可以只摘除息肉不摘除胆囊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其实是胆囊壁向胆囊腔方向突出或隆起的一种病变的总称,一般无临床症状。

但是一旦胆囊息肉的大小增长超过1公分,发生癌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有相关数据统计,胆囊息肉大概有2%左右的概率,会在早期发展为胆囊癌;有8%左右的概率,胆囊息肉会恶变为腺瘤和腺肌症;有85%的概率胆囊息肉并不会发生恶变,在医学上被称为胆固醇息肉或胆固醇沉积症。

除此以外,就是一些同样不会发生恶变的胆囊息肉,包括纤维性息肉、淋巴样息肉、组织异位症等。

如果能够确认胆囊息肉为良性病变,其实并不需要将胆囊也一并切除。但难点也就在这里,在手术前没有对胆囊息肉进行病理检查的情况下,很难确定胆囊息肉的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

所以,当胆囊息肉增长到超过一公分以后,即便胆囊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为防止恶性癌变的发生,多数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将胆囊一并摘除。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只要发现胆囊息肉,就要立刻将胆囊息肉和胆囊一并摘除。在胆囊息肉的大小超过1公分之前,患者无临床症状,且无其他恶变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建议在改变生活习惯的同时,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生异变,及时给予干预。

这里提到的其他恶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50岁时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高发阶段;还有胆囊息肉的供血情况,如果在超声检查下发现,胆囊息肉血液供给丰富,那么已经发生癌变的可能大大提升;短期内快速增长,也是一个恶变的危险因素,比如在6个月内,发现胆囊息肉增大2毫米以上,恶变风险增加。

至于具体有哪些控制胆囊息肉增长的措施,在具体的讲述之前,需要大家知道胆囊息肉有哪些诱发因素,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具体措施。

胆囊息肉有哪些诱发因素?

胆绞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等症状,其实都有可能是胆囊息肉所导致的。随着胆囊息肉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些症状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身上,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质量。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这种疾病的诱发因素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饮食方面。比如高热量的油炸食品,频繁进食会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病风险。

这是因为油炸食品当中含有过量的油脂和氧化物质,人体如果频繁进食就会超出胆囊的负荷,会引起胆固醇和胆汁的比例失调,形成胆固醇析出结晶沉积于胆囊壁上,并向腔内突起,引发胆囊息肉当中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

同样的原因,还有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经常食用也有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这和这类食物的营养构成有关,肥肉和动物内脏当中,虽然也含有一定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其中含量更多的,还是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这两者也会导致胆固醇沉积形成胆固醇性息肉。

除此以外,还有酒精,也是胆囊息肉的高危影响因素。

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以后,肝脏会发挥分解和解*功能,对酒精进行分解并使其排出体外。所以长期大量的饮酒,会直接导致肝脏功能超出负荷,造成肝功能的损伤,使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发生紊乱,从而刺激胆囊息肉的形成。

最后,则是三餐不规律,尤其是经常不吃早餐,也有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这是因为人体的肝脏功能,在夜间也会继续分泌胆汁,如果不吃早餐,或者是三餐不规律进食,则有可能导致分泌的胆汁无法发挥作用,长期滞留在胆囊内,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

了解了这些,再来谈论如何避免胆囊息肉危害到人体健康,可能会更好理解。下面就来说一说预防胆囊息肉的三个措施,感兴趣的不妨接着往下看。

如何预防胆囊息肉?这三点是关键

随着胆囊息肉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居民对胆囊息肉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所以到底如何预防胆囊息肉,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就成为了大多数人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