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通讯员魏佳琳男子反复发烧,即便吃了抗生素也退不了热。医院一查,他已经出现胆囊坏疽穿孔,且若治疗不及时,命可能都保不住。男子反复发烧,原因竟出在胆囊上最近一段时间,杨先生总是反复发烧,买了抗生素吃,但烧还是没有退下去。无奈,只好到河南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彩超、CT检查,医生发现杨先生有胆囊结石、胆囊包裹性积液。在组织专家会诊的过程中,该院普外二区主任医师张楠说,杨先生的情况显示,其胆囊坏疽穿孔的可能性非常大,必须尽快手术。张楠的说法引起杨先生的不解,明明自己没有任何腹部不适症状,为啥要立刻手术,而且病情还被说的这么严重?看到杨先生的疑惑,张楠耐心地做起解释,“临床上胆囊结石的漏诊率非常高,这是因为很多患者是非特异症状胆囊结石,症状表现不明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容易延误该病的最佳手术时机,造成胆囊坏疽穿孔,甚至形成腹腔脓肿、菌血症等急危重症,从而带来更大的痛苦。得到杨先生的理解和认可后,张楠通过急诊给他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果然如张楠推测的一样,杨先生胆囊坏疽穿孔,腹腔脓肿已经形成。2个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张楠坦言,幸好手术及时,要不然可能会危及生命。术后通过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杨先生恢复得很快,3天后便痊愈出院。胆囊结石常被“误诊和漏诊”有这几种情况就属高发人群据张楠介绍,得益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胆囊结石尤其常见,而该病好发于肥胖或超重者、育龄妇女及多产次妇女、40岁以上成年人,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者,糖尿病、高脂血症者,以及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患者等人群身上。张楠说,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胆石症的一种,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素结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无症状胆囊结石”,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胆囊钙化、胆囊无功能和反复胰腺炎等疾病的话,那就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了。当然,也因为在临床上,非特异症状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所以该病特别容易漏诊,或被误诊为胃病等疾病,进而耽误手术时机,造成胆囊坏疽穿孔,甚至形成腹腔脓肿、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危及生命。“虽然胆囊结石容易被误诊、漏诊,但是仔细问诊的话,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张楠举例称,胆囊结石病的非特异症状最常表现,就是进餐后尤其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隐痛、嗳气,而肥胖和高脂血症等人群也要考虑胆囊结石的可能,“必要的辅助检查也可以让胆囊结石无处可藏。”发现胆囊结石,这3个要点别忘要想避免胆囊结石被误诊、漏诊,张楠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医生而言,若临床上遇到患有慢性胃炎样症状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体态肥胖的,应考虑到非特异症状胆囊结石病的可能,此时应详细询问病史,选择胆囊B超检查,以免误诊漏诊。张楠称,胆囊结石病仅表现为饱胀不适、隐痛、嗳气等非特异腹症状,即消化不良症状时,极易被误诊为“胃病”。“综合国内文献,胆石症平均误诊率达24.5%。”因此,他认为,如果给予治疗“胃病”的药物后依然没有明显疗效,就要高度怀疑胆囊结石的可能。除上述两点外,辅助检查也非常必要。俗话说,“十人九胃”,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非常高。但是,对于反复出现慢性胃炎样症状的患者,即使胃镜榆查提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医务人员和有这方面问题的市民也不应该掉以轻心,“需要进一步做胆囊彩超检查,以免漏诊非特异性症状胆囊结石病。”张楠特别提醒,胆囊结石可通过腹腔镜进行微创治疗,手术仅需在腹部开1个10毫米、2个5毫米左右的孔即可,“手术创伤非常小,病人恢复起来也非常快,所以不用过于担心。”(编辑吉倩倩首席编辑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