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袭”直戳城市建设“软肋”
□陈国琴 7月7日夜,京城迎来一场暴雨,来自防汛部门的消息称,这场暴雨造成积水路段共16处,其中丰台区有的积水路段最深达1米。这也是今夏以来本市首次因暴雨造成多个路段积水。为保障交通安全,一些路段采取了临时封路措施,如机场高速索家村桥下、丰台程庄路南口、丰西路洪泰庄铁道桥下、丰台南路铁道桥下、葆台铁道桥下、花乡桥南侧铁道桥下等。(7月8日《法制晚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给很多公众的生活带来不小影响,也给一些百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尴尬的城市“海景”,也硬生生地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让城市发展更人性化,让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然而,在多年来我国城市化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中,城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一个个诸如“看海”的城市病例,直接或间接地困扰着所有城市人…… 事实上,这些年来,每每进入雨季,国内多座城市便开始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一时间,“东方威尼斯”的称号在中国多地开花。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一座座城市瞬间陷入“瘫痪”状态,这也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今,在少数官员错误*绩观的影响下,一些地区往往只注重搞面子工程、表面文章,却对城市排水管这些隐性工程未能高度重视,毫无疑问,这正是导致多座城市在暴雨后出现“水漫金山”的致命症结。 多座城市在暴雨后出现排水不畅,百姓的出行乃至工作、生活因此大受影响,大批车辆严重受损……作为地方官员来说,绝不能把责任推给老天爷。事实上,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仅需要注重美观,更需讲究实用,既要做好“表面工作”,更要加强“地下建设”。近年来,很多地区遭受严重的旱灾,而且北京等地又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试想,如果能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把雨水回收并充分利用,这既是对科学发展的生动践行,也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比如,在法国巴黎,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了很大的地下排水系统,既能存水又能排水。日本的城市内涝问题以前很严重,但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在修车库和地铁的同时,在地下修建了很多储存雨水的装置。他们的工程规模很大,甚至形成了地下河。而在我们国内,城市排水系统大多是用管子做的,规模要小得多。无论如何,面对城市排水管严重不畅的现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