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如何进行对比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kongjuzh/m/19840.html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导读
深在性囊性胃炎少见,至今国内共报道过近60例。通过以下四个病例带你认识深在性囊性胃炎。
例1
男,59岁。因“左上腹憋胀感半月”于年9月入住我院内镜中心。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憋胀,呈间歇性,与进食及体位改变无关,无放射痛。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腹部彩超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肝、胰、脾、双肾及门脉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亦无异常发现。
胃镜示:胃体大弯见两处隆起,大小约为1.5cm×0.8cm,表面为紫蓝色,黏膜略粗糙。
超声内镜检查显示:黏膜层轻度增厚,黏膜下层增厚明显,可见多发无回声结构。
食管下段可见两处大范围异位胃黏膜,一处为距门齿35~38cm,一处为距门齿39~42cm。于我科行胃体肿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荷包缝合术。
大体标本:切面可见囊腔,内含黏稠液体,囊壁厚0.2~0.3cm。
术后病理示:胃黏膜增厚呈息肉样增生,部分胃小凹延长呈锯齿状,部分腺体囊状扩张伴上皮增生,少部分呈筛状增生及轻度非典型增生,部分内陷至黏膜下层,形态符合囊性息肉性胃炎/深在性胃炎。
例2
女,52岁。因“胃镜发现胃体肿物1个月”于年8月入住我院普外科。
体检:满月脸,水牛背,胸前区皮肤可见痤疮,双下肢皮肤可见瘀斑;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腹部包块,肝区、双背区无叩痛,移动性油音(-);肠鸣音正常,3~5次/min。
肾上腺CT平扫:双侧肾上腺增粗;左肾中极高密度小囊肿;扫描范围内见胃小弯胃壁黏膜下低密度灶。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实质回声欠均匀。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5.55pg/L,人附睾蛋白4(HE4).1pmol/L,绝经期前卵巢恶性肿瘤风险判定(PremROMA)56.09%,绝经期后卵巢恶性肿瘤风险判定(PostmROMA)32.67%。
入院诊断: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综合征,胃体黏膜下肿物待查。胃镜检查示(图1):胃体中部小弯可见一大小约为2.0cm×1.4cm丘状隆起,钳触之韧,胃体黏膜见大量病理性黏液附着,影响观察;幽门螺杆菌(Hp)(++)。
图1胃镜检查见胃体中部小弯可见一丘状隆起(1A),胃体黏膜见大量病理性黏液附着(1B)
超声胃镜检查示(图2):黏膜下层见无回声结节,内有高回声团。普外科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寻找肿物困难,遂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病理(图3):胃黏膜慢性炎伴糜烂,黏膜下见腺体扩张呈大小不等的囊状,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反应,形态符合深在性囊性胃炎。
图2超声胃镜示黏膜下层见无回声结节,内有高回声团;图3术后病理示胃黏膜慢性炎伴糜烂,黏膜下见腺体扩张呈大小不等的幾状,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反应HE×
例3
女,40岁。因“间断上腹部憋胀感2年”于年11月入住我院普外科。无反酸,无恶心呕吐。
胃镜检查示:胃底穹隆部可见一大小约为1.2cm×1.0cm丘状隆起,表面光滑。
超声胃镜示:黏膜下层见无回声结构。腹部CT提示胃底部占位可能。
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乙型肝炎前S1抗原均阳性;ALT51.86IU/L,AST59.42IU/L,TBil30.08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5.45μmoL/L。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HE4、CA、CA、CA等)正常。
入院诊断:胃底肿物性质待査,乙型肝炎。
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示:胃壁黏膜下层见良性囊性病变,囊内壁见胃黏膜腺体,上皮伴乳头状形态,多量淋巴细胞伴淋巴滤泡形成,多量吞噬含铁血*素的组织细胞,考虑为深在性囊性胃炎。
例4
女,60岁。因“腹部胀痛1年”于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
外院胃镜示:胃体肿物性质待查。
我科超声胃镜示:胃体中部大弯可见一大小约为1.5cm×1.5cm不规则隆起,表面黏膜光滑。
20兆超声微探头探查示:黏膜下层见多发无回声结构。
患者在外院行ESD治疗。经过电话追访,术后病理:黏膜下层见多个囊腔,其内衬上皮为单层黏液柱状上皮,分化好,囊腔间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符合深在性囊性胃炎。
讨论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cysticaprofunda,GCP)少见,至今国内共报道过近60例。Littler和Gleibermann于年首次报道了1例胃肠吻合口处胃黏膜脱垂伴囊状浸润性增生的病例,并将其命名为囊状息肉状胃炎。直到年Fmnzin和Novell对81例因各种胃黏膜病变而行胃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胃切除的标本进行研究时发现,胃腺囊状扩张者72例,50%深达黏膜下层,胃腺体改变类似结肠的深在性囊性结肠炎,因此将该病命名为GCP。
GCP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腹部不适感是最常见的症状,消化道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组4例GCP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症状。GCP的胃镜下表现与黏膜下肿瘤相似,表现为黏膜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色泽正常,部分可为蓝紫色,可伴有桥形黏膜皱襞形成。实验室检查通常无特异性,本组4例GCP只有1例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发现有较大充盈缺损,也可见有黏膜脱垂。CT检查可见胃壁不规则增厚隆起或伴有腔内肿块的表现,易误诊为癌。本组4例均做了超声内镜检查,可通过超声内镜了解病变的大小、深度和囊性变化等。GCP的超声内镜特征性表现为黏膜下层见多个无回声囊腔。也有文献报道GCP在超声内镜下可见大范围的胃壁增厚和黏膜下层低回声区。GCP需与胃癌、肥厚性胃炎、胃淋巴瘤、间质瘤、Brunner瘤鉴别。
病理是确诊GCP的金标准。特征性病理表现为黏膜肌层可见连续性破坏,胃小凹延长,增生活跃的上皮细胞常使胃小凹的内表面呈锯齿状。胃腺体呈囊状扩张,不同程度扩张的胃体腺、幽门腺或化生性腺体向黏膜深层及黏膜下浸润,腺体组织形态多无异常,扩张的腺体较规则、完整,与胃癌存在区别。
通常认为,由于慢性炎性反应、缺血、手术、异物(缝线)等因素可使黏膜肌层断裂,胃腺上皮从固有膜穿过黏膜肌层向黏膜下层移行并生长扩张成囊所致,所以GCP早期被认为可能是与手术方式相关的一种炎性假瘤。近年来非术后的GCP报道逐渐增多,可能与超声内镜、ESD等内镜技术的应用使诊断率提高有关。本组4例GCP中2例是通过ESD术后病理确诊。有观点认为,这种胃炎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或是一种变性,而不是炎性反应,亦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变异。有文献报道,基因缺失、EB病*感染与GCP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组第2例GCP患者胃腔中有大量病理性黏液附着,HP(++),HP感染是否与此病有关,有待大量样本进一步研究。
GCP是否为癌前病变目前存在争议,超声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率,一旦发现黏膜下层低或无回声囊性病变,须高度怀疑GCP可能,警惕其恶变潜能。对于不伴随恶性肿瘤的病变,应尽早行ESD治疗,争取好的预后。
来源:张舒静,汪嵘,侯波,罗瑾.深在性囊性胃炎四例[J].中华内科杂志,,56(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