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取消存款利率管制 拆除计划经济残余
原标题:【方舟评论】取消存款利率管制,拆除计划经济残余计划经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拆除起来也迁延日久。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算起来,是改革开放第35个年头了,距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已20年,终于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行百里者半九十,更艰难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还在前头。这个时候让贷款利率市场化,部分回应了市场与舆论的压力。在最新公布的2013年《财富》500强榜单中,中国大陆有89家企业上榜,其中8家为国有控股银行,加上非国有控股的民生银行,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大陆上榜企业利润总额的55.2%,且利润率都在20%以上。可见,在国有商业银行面前,连 三桶油 等行*垄断企业都显得弱爆了。实体经济艰难度日,这种躺着把钱挣了的牛气确实让人无语。是该拿国有银行开刀了吧?央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路径,是始终保持对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非对称管制。相对于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得快、取消得多。2004年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让国有银行将权力垄断租金应收尽收。本次取消了贷款利率七折下限,至少短时间内对国有银行的盈利是没有影响的,因为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占比仅为10%,下浮幅度一般也在10%以内。这种路径背后的逻辑是,确保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以 维护金融稳定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利率市场化决定性的一役还没有打响呢。构成国有银行收入及盈利主要来源的宽幅存贷利差,被人诟病已久,其所附丽的存款利率管制,本质上是以存款人的钱来补贴国有银行。不过,监管者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我表面上保的是国有银行,实际上保的是金融稳定。金融稳,经济稳;经济稳,天下稳,储户的牺牲是必要的、值得的。可难道储户只有做牺牲的份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竞争,必然会倒逼银行对存款的竞争,意味着在贷款的市场利率被推高之下,存款的市场利率也必然会被推高。当存款的市场利率远远高于管制利率时,这部分无主利差归谁呢?在市场竞争之下,真实的存款利率会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来。一是每年年终各银行为了确保存贷比的合规要求,为了拉存款而无所不用其极。你手里有大笔现金就爽了,只要放过12月31日,银行就给你一大笔利息,日息甚至高达0.3%-0.5%。那些大型垄断国企的负责人或财务部门可能又多了一项寻租的机会,企业的钱只要在账上走一走,没有任何风险,就可以日进斗金。二是这些年来银行推出了许多年化利率可达8%-9%甚至两位数的理财产品,远远高于存款的管制利率。一般只有信托产品才有这么高的收益率。存款利率管制催生了信托业的畸形繁荣。*府对房市调控,令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贷不到钱,直接融资也不容易,就打包一些优质资产;地方*府需要钱大搞基建,没法直接发债,就把土地资产注入投融资平台。这些资产让信托公司做成理财产品,然后通过银行渠道分销出去。你不让银行向某些行业发放贷款,银行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放出贷款。这些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属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规避了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这几个月炒得火热的影子银行风险之一,即在于此。如果地方*府普遍出现债务偿付困难,令总额超过十万亿的地方债引爆,该影子银行的风险就会爆发。这种风险至少是局部性的,有可能是全局性的,不可不察。至于储户面临的额外风险就不必说了。三是从供给面来看,存款的利率管制催生了民间借贷的异常火爆,资金总是向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此为影子银行风险之二。新近显形的神木民间借贷崩盘再一次提示了这种风险。这种风险虽然是局部性的,但带来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却不容小觑。一言以蔽之,本为保金融稳定的存款利率管制,其催生的影子银行反而成了金融稳定的巨大威胁!既然存款利率管制的基本理由越来越趋于无的放矢,打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最后一役的时机也就越来越成熟了。当然,必须认识到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一个金融自由的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自由的问题。常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实金融市场对法治的要求更高,金融合约的拟定与交易尤其需要市场对法律与*府行为的稳定预期与信心。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自由意味着拆除计划经济残余,内在呼唤公共治理与司法体系的相应改革。在这个意义上,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央行一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