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检,一些细微的病情也被检查出来,比如息肉、结节等。
对于息肉、结节,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手术切除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事实上,治疗结节、息肉并非这么简单。首先,一些小的结节无法进行手术;其次,有些息肉、结节切除后极其容易复发。
息肉、结节,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
年3月31日上午10:00,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解放军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肿瘤科特聘专家钱彦方主任受邀做客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为大家讲解《动物药应对癌前病变》。
息肉、结节切除后,为什么还会复发?
息肉、结节实际上就是中医讲的“徵积”,是一种病理产物的堆积,形成有形的肿块,质地或柔软或坚硬。“徵积”是一种慢性疾病,手术只是单纯地清除了结节、息肉这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引发结节、息肉的内环境,也就是体质没有改变。因此,息肉、结节随时都有可能复发。
息肉:良性,还是恶性?
从鼻腔、肠胃、子宫等位置,黏膜上莫名其妙覆盖着一块或多块“肉”,这些多出来的“肉”,正是息肉。息肉的生长速度缓慢,且大多一开始只有绿豆般大小,不易被发现。其中,最易癌变的就是胃肠息肉及胆囊息肉等。
胃息肉
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应对措施: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0.5厘米<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鉴别病理分型;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警惕人群:目前认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胆汁反流、吸烟、饮酒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为胃息肉的好发原因。此外,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胃息肉。
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息肉家族里面最阴险的,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应对措施:45岁以上、经常出现无缘无故拉肚子的症状,最好每年做肠镜检查,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一旦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恶化成大肠癌。
警惕人群:中老年,男性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高脂饮食果蔬摄入少等,家族息肉病史或结肠癌病史等为肠息肉的好发原因。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差不多1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大多通过B超发现,但是,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变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
警惕人群: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结节:定期检查,以免复发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结节,然而,身体内的结节体积很小、很难被我们发现,所以结节容易长在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位置。
肺结节
90%以上是良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检查手段:小于1cm,要做CT及核磁检查;超过1cm,要拍胸片。结节直径较大的最好2~3个月进行复查。
警惕人群:长期吸烟者、从事烹饪工作者、常接触重度污染气体或物质者。
乳腺结节
90%以上是良性,恶变的可能性不高。
检查手段:医院通过彩超、钼靶照相、核磁等检查,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警惕人群:爱穿紧身胸衣、爱生闷气、内分泌失调者。
甲状腺结节
95%以上是良性。
检查手段:进行彩超、CT、造影检查,一年复查一次即可,一般无需治疗,但是当病情发展到压迫气管与周围的组织时,就要赶紧治疗。
警惕人群:女性、低碘饮食者、有家族遗传史者。
针对一些较为明显的结节,我们可以自行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结节摸起来与鼻尖或嘴唇的感觉相似,有清晰的边缘,可移动;而恶性的则比较结实,与额头类似,边界不清晰且形状不规则,位置较为固定。因此,良性结节坚持2~3个月复查一次,若无明显变化,可一年一次;若引起疼痛症状,则考虑手术切除。恶性结节应尽快切除。
想了解更多内容,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