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走近结直肠癌的前世今生
TUhjnbcbe - 2020/11/20 15:04:00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到肿瘤造成了肠梗阻、腹痛或出血等情况时才被发现,很多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近期结直肠癌又成了全民的热议,网友纷纷感叹,漫威宇宙中瓦坎达的高科技也没能治好结直肠癌。

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三。

什么是肠癌?

大家不用过于紧张、谈癌色变。和其他癌症不同,结直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首先,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即,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炎症演变而来的,大致过程如下:

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能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治愈率可达90%以上。这个过程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等于把癌症扼杀在了摇篮里。即使确诊时已经癌变了,但只要还是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还是非常理想的。

结直肠癌的前世今生

结直肠癌最容易预防的根本原因是:发病机理明确。和其他很多肿瘤扑朔迷离的形成演化进程相比,结直肠癌的发展套路简单,前世今生可谓一目了然——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性,进而做到与肠癌绝缘。是不是简单到想哭?

我们先来看看肠息肉是个什么样存在?通俗地说,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一个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小至芝麻、绿豆,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

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几种。这当中只有腺瘤会恶变,但遗憾的是腺瘤在肠息肉中占了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对于家族性肠息肉患者来说,如果放任不管,70岁以后腺瘤性息肉几乎%会癌变!

这组数据固然让人不寒而栗,但只要在癌变前及时处理掉这些息肉、腺瘤,就相当于拆掉了这颗定时炸弹。因此,结直肠癌的预防是简单易行且卓有成效的。

迟疑缓慢的发展历程

不要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结直肠癌容易预防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把清了它发展演变的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展非常缓慢。一般来讲,结肠腺瘤的发生到演变为结肠癌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这个漫长的过程为我们及时发现并阻断它的进一步演变恶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这么说来,结直肠癌在“恶贯满盈”的肿瘤家族,真的算是良心典范了。

有效的筛查方式

几乎各种肿瘤都有相应的筛查方式,但多数时候筛查无法实现预防的目的,其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治疗已经存在的肿瘤。

但是,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筛查同时也是一种预防。目前筛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筛查方式就是经肛门探及肠道的结直肠镜。在内窥镜检查下发现息肉并及时切除,就可以有效避免肠癌的发生。第二种就是只需一管血,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找到问题,积极干预治疗即可。因此,这两种方式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手段。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刚才提到的只需一管血即可通过基因检测结直肠癌的方式,全名叫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甲基化SEPT9基因是结直肠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最近我国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发现其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8%和87.4%,均高于FIT检测

以下八类人群应及时做好结肠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的人群;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如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后每5年再做一次。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应做好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免责声明

文字来源:以上内容来源于知乎(作者:匡山,坚守肿瘤战场20余年的医生与作者:杨坚真)相关网络资讯,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结直肠癌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