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它是息肉的一种,多发生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息肉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成千上百的聚合,其中“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55岁的王大爷最近总是被经常便秘,有时还有便血的症状,以为是自己的痔疮病犯了,医院一查,却得知自己得的是大肠息肉,这个病导致自己的便秘。
医生对王大爷说,他的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瘤样息肉,直径已经超过了1厘米,并且有侧向发育的倾向,这种息肉极易发生恶变,所以建议切除。
但是听到要做手术,王大爷对此很反感,因为害怕自己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风险。其实,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但是王大爷就是不听,急忙办完手续就出院了。
实际上,多数息肉是无害的,但一查到腺瘤性息肉,就要格外引起注意,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这种息肉是肿瘤性息肉,恶变的风险很高,从一个腺瘤性息肉到大肠癌,往往一般就是5-10年左右的时间。
因此,一旦发现,还是谨遵医嘱,小心发展成大病。
4种身体异常,说明肠癌已经很近了异常1:大便形状变化
部分直肠癌患者在患病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所以难以被患者察觉。部分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大便性状也会出现异常。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大便中可能会伴有黏液或脓血,每日的排便次数增加,经常发生腹泻。
大便性状变得稍微稀溏或呈扁条状。患者的体重会逐渐减轻,并可能患上贫血。除此之外,还会伴随一些全身症状,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有的患者摸压腹部或肛门时可发现有肿块。
异常2、腹部疼痛
多数肠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不适等表现,尤其进食后,疼痛异常加重,还可能伴有间歇性腹泻或便秘。
一般情况下,右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上部;左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下部。
异常3、排便发生改变
肠癌会导致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二者互相交替;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排便时可能腹部绞痛,便后缓解。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但如果你超过4~5次,就一定要小心了。
异常4:放屁次数多了
如果动物性蛋白质或脂肪的摄入量太多时,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范围,进入大肠这个“发酵罐”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菌群失调,大量合成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胺,或为液体,或为挥发性气体,非常臭。所以,人们吃得太多太好,肠道负担太重,就会放臭屁。比如每天放屁超过了20次,放屁很臭,还有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就需要警惕肠癌。养成这5个习惯,肠道健康起来!习惯1:戒烟戒酒
烟、酒是目前已被证实的一级致癌物,是可以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长期吸烟或饮酒的人,容易对肠道造成持续性的刺激诱发肠息肉。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结肠癌的风险性要高34%,吸烟的年头越长,结肠直肠癌的死亡率越高;而在女性中,风险性大约要高43%。所以,即使烟酒瘾再大,也要学会戒掉。
习惯2:多食用纤维类食物
纤维食品即纤维含量比较高的食品。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经研究确认了食物纤维可与传统的六大营养素并列称为“第七营养素”。传统富含纤维的食物有麦麸、玉米、糙米、黑米、大*米、大豆、燕麦、荞麦、木耳、海带、茭白、魔芋、红薯、芹菜、苦瓜、胡萝卜、南瓜、水果等。
现在,肠息肉的罹患者相应多起来了。尤其是发达国家,几乎四分之一的成人患此病。过去一直以低膳食纤维来进行治疗,原因是怕膳食纤维会刺激患处,但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使用高膳食纤维来治疗则效果显著。事实说明息肉高发与膳食纤维的摄入太少有关。
人的大肠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能产生多种*物如胺、酚、氨等。如果食物中纤维素少,粪便体积小,粘滞度增加,在肠道中停留时间长,这些*物就会对肠壁产生*害作用,并能像水一样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全身。食物纤维进入肠道后,可使粪便体积增大,含水量多,使*素的浓度稀释并刺激肠蠕动,加快肠道内食縻的排空速度,缩短食品中有*物质在肠道内滞留时间,促使胆汁酸排泄,并使粪便保持酸性,对预防大肠癌有益。
习惯3:适当运动
长期久坐是导致肠癌的重要因素,久坐缺乏运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诱发肠癌。所以,久坐的人每天可以抽出特定的时间进行锻炼,有助于延缓肠道老化,加速代谢排便等。
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注意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等方式。
习惯4:少吃夜宵
研究显示,吃夜宵时,受饥饿影响,更多的人会选择吃肉、蛋等高蛋白食物,而摄入过多蛋白质,身体吸收不了,会滞留在肠道中变质,产生氨、吲哚、硫化氢等*素,刺激肠壁,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所以,平时尽量不吃宵夜,减少辛辣、肉类食物的刺激,多吃蔬菜和水果等清淡饮食。
习惯5: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肛肠科专家表示:美国及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共识是年龄超过50岁者应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美国规定凡是超过五十岁的年纪(最新资料显示超过40岁医保人员必须做肠镜筛查,否则不予办理医保),必须三年做一次直肠镜的检查,结肠炎、肠息肉、直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肠癌病较西方提早,故提倡40岁后应做首次肠镜检查。美国50岁过后,即使自己感觉身体很健康,家庭医生也会在每年的例行体检时,建议并安排投保人做一次结肠镜的检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肠癌行列。大肠癌早期发现90%可以治愈,所以提前筛查非常必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