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肠息肉?
凡来源于结肠上皮而隆起于黏膜面向肠腔内突起的赘生物,在还未得到组织学证实之前,统称为结肠息肉。病理性质必须通过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一般将结肠息肉按性质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通常所讲的息肉,多数指非肿瘤性息肉,即结肠良性肿瘤。而肿瘤性息肉则统称为腺瘤。
什么因素导致息肉产生?
结肠息肉的发病机制,尽管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多认为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等,使隐窝细胞生长失调,处于高增生状态,随着细胞的增生、堆积,隐窝增生区扩大、上移,逐渐向肠腔突出,形成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不典型增生的特征,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称为癌前病变。
什么症状提示结肠息肉的发生?
结肠息肉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一般无任何症状。结肠息肉随着体积的增大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及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大便习惯的改变、有肿物脱出肛门或随大便脱落、腹痛、腹胀、腹泻等,常见的并发症有结肠黏膜溃疡、结肠套叠或肠梗阻等。
怎么发现结肠息肉?
对怀疑结肠息肉的患者,首先应做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常规行肛门直肠指诊。电子结肠镜及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息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结肠息肉在电子结肠镜下的表现
只有一个息肉的,称为单发性息肉;有多个息肉的,称为多发性息肉;数目超过l00个的,称为息肉病。腺瘤性息肉多呈淡红色,有充血、糜烂;增生性息肉多呈苍白色;炎性息肉多有充血。一般认为,小息肉、有蒂息肉的癌变率低,宽基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广基、大息肉癌变率高,若再出现息肉头部溃疡,几乎l00%有癌变。
(二)结肠息肉在X线下的表现
X线检查可以分辨息肉的数目、分布、大小和形态,粗略判断息肉有无癌变的可能。通常对疑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的X线检查选用双对比造影。双对比造影下,息肉表现为低密度充盈缺损,能够看到息肉的表面轮廓、数目、大小及蒂的有无与长短,同时可以判断息肉癌变的情况。
一般息肉直径小于1cm、表面光滑或呈均匀颗粒状,蒂长大于2cm,多为良性。若出现无蒂、表面凹凸不平,或基底宽度大于高度且局部腔壁凹陷,或息肉直径大于2cm,或息肉表面轮廓不清且密度较高等特征,则提示有癌变可能。
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需警惕?
结肠息肉的分类目前多倾向于首先按与癌肿的关系,先区分出腺瘤和非肿瘤性息肉,再在组织学分类基础上分为4类,即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其中,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又称混合型)腺瘤3种;腺瘤病包括家族性多发性息肉、Gadner综合征和Turcot综合征;错构瘤性息肉包括Peutz―Jeghers息肉及其综合征;炎症性包括炎症性息肉及假性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和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黏膜肥大性赘生物;另外幼年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前流行的方法是在电子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的摘除术,如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活检钳钳除法、激光汽化法、微波透热法、密接摘除法等。也可采用在电子肠镜下与手术结合切除的方法。
怎样预防息肉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补钙和摄入硒类食物,可能抑制对结肠息肉的生长,并且能够降低结肠腺瘤或者结肠癌的发生率。此外,结肠腺瘤的发生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摄入,嗜酒,肥胖吸烟能够增加结肠腺瘤的发生,而适当的增加膳食纤维,绿色蔬菜,高淀粉饮食,能够降低结肠腺瘤的发生,总体来说,增加运动,改善饮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结肠息肉。
与结肠癌有关的结肠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概率增加,另外如果家里有亲属,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中,曾经诊断结肠癌,则患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对于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从40岁开始,每隔3到5年进行肠镜检查,对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从45岁开始,每5年做肠镜检查,其目的就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作者简介
姓名:李会霞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位:医学硕士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诊:星期一下午星期三上午
专业特长:熟读经典,汇通中西,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科各种常见病证有一定经验。尤其善于治疗脾胃病、慢性胃炎及功能性腹痛、结肠炎、脂肪肝、炎症性肠病及肠道良性肿瘤等疾患。熟练操作胃肠镜,能进行各种镜下治疗如息肉电切术、三腔喂养管置入术等。
脾胃科联系
我科将定期推送脾胃科相关科普信息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