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会议上,汇集了全球胃肠病学者共同探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热点、难点。“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医院消化内科肖雪医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息肉型病变是内镜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对怀疑发生肿瘤性病变的息肉是否该进行活检?病理医生根据活检标本真的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义病变吗?消化病理医生MiangelaLacle从病理角度分享了在组织学诊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对考虑发生肿瘤病变但能通过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息肉进行活检会影响病理诊断▎活检可能导致对病变的判断不够或者过度因为活检病理只能判断活检局部的情况,因此即使活检标本提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也不能排除病变已经发生浸润。约20%-25%经活检诊断为瘤变的息肉,在外科手术后发现是已经发生浸润的恶性肿瘤了。
▎活检过程导致的反应性改变可能影响对病变侵袭性的判断活检造成的组织挤压、上皮细胞异位、纤维组织反应、腺体结构破坏等在病理表现上与肿瘤浸润相似,因此可能影响对病变是否发生浸润的判断。
▎活检引起的反应性改变也可影响对组织学危险因子的评估如果内镜医生预判息肉已经发生癌变,活检带来的反应性改变就可能被误判为肿瘤性变化而进行评估。
2对怀疑发生高级别瘤变的息肉进行分片切除会导致对病理的危险分层不准确分片切除病变会导致发生瘤变的腺体脱离本来的黏膜组织,影响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此外,这些组织碎片容易发生凝结,并因此可能影响对组织学危险因子的评估。MiangelaLacle指出,如果考虑一个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那么最好是整块切除。
3内镜医师需要知道在组织学危险因子评估方面的不确定性,才能进一步做好临床决策MiangelaLacle从肿瘤出芽(budding)和浸润两方面解释了病理上的这种不确定性。
▎肿瘤出芽:这是一张关于浸润性肿瘤的切片,但同时可以看到在这张图片里面有大量急性炎症反应细胞,这就使对肿瘤出芽数量的计算更加困难。在急性炎症反应区域的这些肿瘤出芽可能会被高估。
▎浸润:内镜下切除手术时,对黏膜下层的破坏会引起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不准确。因此,日本学者Yamamoto建议根据肿瘤对黏膜下层浸润深度的具体数值分成sm1、sm2、sm3。
但MiangelaLacle指出,在实际病例中,如图所示,这个病变的浸润深度超过了1mm,似乎应该被定义成sm3,但是实际上该病变仅浸润到了黏膜下层上2/3的位置,应该属于sm2类的病变。MiangelaLacle认为单纯以黏膜下浸润的深度数值来判断病变的危险性并不精确。
总结
1、当怀疑一个息肉发生恶变时,除非考虑外科手术,否则不要进行活检。
2、当对怀疑恶变的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时,尽量整块切除。
3、熟悉病理医生在评估组织学危险因子方面的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临床决策。
科室医院消化内科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所属的消化内镜中心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培训基地。消化内科现有医生52人(含退休返聘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3人,高级职称32人,护士人。消化内科病房有病床张,设立多个亚专业组,包括肝脏疾病组、胆胰疾病组、炎症性肠病组、消化道出血组、内镜微创治疗组及消化介入治疗组,年出入院余人次。消化内科门诊开设名老专家门诊、消化专科门诊、消化专病门诊,年门诊量达16万多人次。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了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EMR、ESD),ERCP及相关治疗,EUS及相关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等,年内镜检查及治疗达12万余人次。消化内科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消化血管与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布-加综合征、顽固性腹水、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出血、梗阻性*疸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其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systemicshunt,TIPS)及球囊阻断逆行静脉闭塞术(Balloon-occludedretrogradetransvenousobliteration,BRTO)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5年消化内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攻关课题、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计余篇,SCI期刊60余篇(其中包括《Gastroenterology》、《Gut》、《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Radiology》、《Endoscopy》等国际权威杂志),主编专著10余部。力求以科研带动临床水平的提高,将科研新成果运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本文作者:肖雪医院消化内科责任编辑:Mary更多会议报道,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