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息肉是癌症的ldquo近亲rdqu
TUhjnbcbe - 2021/1/7 11:57:00

很多人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息肉,有人说没事,有人说很危险,是“癌症的近亲”,到底要不要切掉呢?

1

什么是息肉?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根据生长部位的不同,有鼻腔息肉、声带息肉、胃肠息肉、胆囊息肉、宫颈息肉、膀胱息肉等。

医院无痛胃镜下查出的胃息肉↑↑↑

2

为什么说息肉是“癌症的近亲”?

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威胁生命,但其中一部分息肉有恶变的倾向,绒毛状管状腺瘤的转癌率达到75%。

那么,什么样的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呢?

●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尤其是直径超过2cm的息肉;

●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的息肉;

●宽基广蒂的息肉;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

●多发性息肉。

息肉癌变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10年,且在40岁以后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能在40岁以前发现息肉,并积极治疗,就能降低其对人体的威胁。

因此,息肉最“怕”检查。一般而言,通过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检查方式,就能发现息肉的存在。

那么,如果查出息肉应该怎么办呢?

2

发现息肉应该怎么办?

切还是不切?

不同的息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肠息肉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因此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且血色暗红、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

此外,口唇周围、手掌或脚趾末端有黑色的色素沉着,大便出现凹槽或形状不规则可能预示肠息肉。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但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所以,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此外,肠息肉易复发,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1~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发现就得切除

胃息肉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可以分为较为常见的胃底腺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等。

胃息肉不易被察觉,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如果发现胃息肉,即使是小腺瘤,最好也要及时切除。因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建议及早切除。

胆囊息肉:满足条件就得切

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可能是胆囊息肉的诱因。胆囊的隐蔽性也比较强,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胆囊息肉多是良性,但它可能造成胆囊功能异常。如果息肉位置靠近胆囊管,长大堵塞管道后,可能导致胆囊积液和胆囊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癌变。

发现胆囊息肉后要定期复查,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年龄超过50岁;

●单发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

●蒂粗大,尤其是基地宽,位于胆囊颈部;

●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

●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mm,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宫颈息肉:视大小而定

宫颈息肉是由慢性宫颈炎导致的,其大多为良性。较小的宫颈息肉症状不明显;较大的息肉则容易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的症状,特别在性生活或排便用力后,可能发生少量出血。

如果宫颈息肉较小,可先用药物消炎;如果超过*豆大小,可做微创手术进行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息肉性质,看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此外,宫颈息肉也易复发,术后也应定期复查。

鼻息肉:视大小而定

鼻息肉常生长在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地方。当其长到豌豆大小的时候会导致鼻塞、鼻衄等症状。如果息肉继续长大,鼻塞症状也会跟着加重。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还可能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喉并发症。

一般而言,鼻息肉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如果息肉较大,病情较重,建议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

声带息肉:视病情而定

声带息肉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慢性炎症等有关。

声带息肉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能引起声音嘶哑。病情较轻的人可能只有轻微的声音改变,而病情较重的患者表现为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

声带息肉也可能癌变,因此有声带息肉的患者最好尽早治疗,必要时可根据医生指导选择手术切除。

息肉虽是良性肿瘤,但存在恶变的可能,尤其是隐匿生长的息肉更容易威胁人体生命。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好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遵从医嘱处理。

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

可以在线咨询医生哦!

医院

在线咨询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息肉是癌症的ldquo近亲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