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息肉可能在你的肠道里悄悄ldquo扎
TUhjnbcbe - 2021/1/21 11:37:0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主动体检,但有时候,普通的检查不一定能查出肿瘤隐患。比如,肠息肉。

50岁的林教授

年年体检,除了血脂略高,各项指标都正常。今年他50岁了,医生建议加做肠镜检查。结果一查,发现肠道内有多发性息肉,最大的直径约4毫米。这一结果让林教授有点恐慌:“我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肠道也没啥不适,为何一下子长出这么多息肉?听说肠道息肉会癌变,我很担心。”

大部分的肠息肉是没有症状的,它的生长是悄悄的,在你不知觉的状态下发育长大。而95%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

对于肠道息肉,大部分人认识不足,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没做过肠镜,根本不知道自己可能有这方面问题。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工厂,肠道就是负责养分回收和垃圾排放的车间。成年人的肠道长度约为其身高的4~5倍,其中80%为小肠,20%为大肠。

根据长期数据观察,肠道息肉发病率在40%左右,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病高峰年龄是50岁左右,近些年更是呈现年轻化趋势。

什么是肠道息肉?

《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现代医学把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一般以部位命名,出现在肠道里就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肠道息肉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随着年龄增加,息肉逐渐由左向右发展。

肠道息肉有什么症状?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许多人是在常规体检中无意发现的。

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例如次数增多,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伴有腹痛,便血或大便带血痕。此外,有些人还会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容易患肠道息肉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龄大于50岁。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

肠道息肉一定会演变成癌症吗?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息肉恶变成癌需要多久?

从一枚息肉,发展为癌症,需要很长时间,有资料显示一般大于5~10年,但也有发展较快的,这与发现息肉的性质、大小、数目及全身状况等相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复查。

统计资料显示,40岁之前,腺瘤(息肉中的坏蛋)检出率比较低,40~50岁之间,腺瘤检出率明显开始上升,结肠癌的检出率很低。50~60岁,腺瘤检出率比较高,结肠癌检出率开始上升。60~70岁,腺瘤检出率依然比较高,而且多发。结肠癌检出率处于峰值。因此,40岁以后就有必要做个肠镜检查,若有家族史,必须做肠镜检查。一般人群,50岁以后必须做肠镜检查。

为什么会突然长出很多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切除胆囊、接受癌症放疗的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炎症刺激

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异物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都容易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也会刺激肠壁生成息肉。

遗传因素

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突变的基因又会遗传给后代。

息肉恶变的概率与息肉大小有关,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仅为1%,1~2厘米的约有10%,大于2厘米的则有46%是恶性的。

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较高,而蔬菜、维生素C摄入充足者较低。膳食中脂肪占比超过40%是形成肠道息肉的重要因素,若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患病率就会显著降低。另外,辛辣刺激性食物、腌制食物等也与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

人体许多健康问题都是由体内菌群失衡引起,决定因素是微生态的平衡,补充益生菌、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通过使体内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来实现缓解与治疗的目的。

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我是青岛东海药业

国家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倡导微生态疗法15年

我国首个微生态药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获美国新药发明专利2项

进医院余家

年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MORE丨更多精彩文章

益生菌是未来最好的“疫苗”

益生菌产品该如何选择

便秘会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答案在这里

益生菌的好转反应,请耐心等待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人类的衰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肠道菌群

我们是专业的

有问题直接留言,会尽快帮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息肉可能在你的肠道里悄悄ldquo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