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曲已发表第篇原创文章
都说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实有种癌症更凶险——胆囊癌。胆囊癌虽然比较“小众”,在我国发病率只占胆道疾病的0.4%-3.8%,然而只要出现症状70%病人已是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5%。如何破解这个生命难题呢?12月19日,由江苏省抗癌协会、医院主办的第七届金陵国际肝胆胰外科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防治胆囊癌提早预防、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大意,男子10年胆囊结石变成癌
前段时间,39岁的张先生(化姓)老觉得肚子疼,有时还会恶心呕吐,还以为又是胆囊结石犯了,就自己随便吃点消炎药。然而吃了几天也不见效,反而疼痛加剧。张先生这才到医院就诊,经过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4厘米左右的结石,同时胆囊壁增厚,这预示着有癌变的可能。
其实,张先生患胆结石有十多年,看着结石也没快速长大,就没引起重视,没想到发生了癌变,而且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已经为中晚期。“如果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也许就不存在发生胆囊炎和癌变的问题了。”医院肝胆胰中心副主任程张*主任医师介绍。
源头:85%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周家华主任医师介绍,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
胆囊癌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者患癌的几率为1%,结石直径20至22毫米者患癌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毫米以上者患癌的几率可高达10%。一般直径大于3厘米,就建议开刀,因为癌变的可能性会很大。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也是胆囊癌重要的致病因素。
此外,直径大约1厘米,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腺瘤样息肉都具有恶变倾向。
高危:胖妈妈要格外小心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程张*主任医师指出,肥胖会引起代谢综合征,因此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由于胆结石的成分主要是胆固醇结石,肥胖的人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此外,糖尿病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作用会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专家介绍,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胆囊癌发病率是男性的2至6倍。月经初潮早、更年期晚、多胎怀孕和生育的女性,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有关。因此,40多岁有胆结石家族史的胖妈妈更要格外警惕胆囊癌。
除此之前,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胆道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遗传、吸烟、化学暴露等都有可能诱发胆囊癌变。
症状:易被胆囊炎“外衣”所蒙蔽
胆囊癌无特异性症状,经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衣所蒙蔽。因为胆囊癌前期患者会感觉到右侧腹部靠上的部位疼痛,这里就是胆囊位置。胆囊癌的疼痛和结石、炎症类似,因此有些人会误当作结石发作。
据了解,一半以上的胆囊癌患者都有消化道方面的反应,看到肥肉就恶心想吐,不喜欢吃油腻的东西,这是因为胆囊功能薄弱,不能分解脂肪,身体自然就会抗拒进食高脂肪类食物。而当出现*疸、发热、腹痛等明显症状时,大多已为中晚期。
由于胆囊癌症状隐匿,极易误诊、漏诊,为了提高胆囊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亟需贯彻以规范化根治性切除为主,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理念。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在《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讨论,更新了版指南,并不断在业内推广。
提醒:早防早治是关键
专家强调,防范胆囊癌发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至关重要,特别是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高脂、刺激性食物,同时戒烟限酒。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避免发胖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周家华主任特别指出,对于早期较为隐匿的胆囊癌,定期检查及时排查很重要。特别是高危人群要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