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专家
身体各部位大大小小的息肉,要不要治,会不会癌变?医院(医院)普外科主任苗景玉介绍,总有一些患者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身体某个部位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虑。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肿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过多在意。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该如何治疗呢?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案例:李先生48岁,前不久因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医院做了个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个7毫米的息肉,医生建议可在内镜下切除。这让李先生很纠结,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不切会癌变吗?解析:医院普外科主任苗景玉表示: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苗主任指出: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此外,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胃息肉:切不切看病理
案例:
杜先生今年46岁,平时很中意饮食,也无烟酒嗜好,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了胃底腺瘤性息肉,这让杜先生整天忧心忡忡:胃息肉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解析:
胃息肉也大概有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普外科主任苗景玉表示:首先要做活检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可以选择胃镜下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炎症性息肉体积比较大的直径>2厘米者,也建议切除。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胆囊息肉:符合指征要手术
案例:最近,陈女士在单位安排的每年一次体检时发现了胆囊里有一个0.4厘米×0.6厘米大小的息肉,而且报告单上还显示:壁欠光滑。她听身边的人说胆囊息肉可能会癌变,一时慌了神,全家人也都非常担心她。解析:洛阳三院(医院)普外科主任苗景玉指出: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目前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容易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
苗主任强调:一旦发现就要定期复查,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要每3~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来源:胃肠病
▌后期美工/排版/编辑:医院普外科
你痔疮?这么巧,我也是!洛阳三院普外科[日间微创病房]健康科普关于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18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叫息肉,是癌的近亲》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
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二期我是息肉,很可能变成癌丨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一期痔疮,其实是个神仙下凡的故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这项检查最准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以下几种情况警惕息肉癌变好好的乳房,怎么就得了乳腺癌?史上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来了~
想了解更多普外科疾病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咨询专家、预约挂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