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肠息肉一定要切掉吗若是这2种,越早手术
TUhjnbcbe - 2021/3/31 9:12:00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23.html

原本我们人体什么部位要长出什么器官都是写入基因内的,正常情况下,它们就照本输出就好。

可是,当我们身体某部位长期受到刺激,可能就会长出小肉疙瘩来。

我们在医疗界称之为:息肉。

息肉有机械性摩擦导致的,也有慢性炎症刺激长出的。本身它们也成不了大气候,所以不疼不痒,人们都不当回事。

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善茬。有些长在特定部位的息肉,医学上称之为癌前病变,例如肠息肉。

警惕肠息肉

在众多消化道肿瘤中,肠癌的病发率一直都居高不下,而且早期肠癌症状较为轻微,部分患者甚至是没有任何异常,所以在早期发现存在一定难度。

但是,从健康的肠道发展至癌变,却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这中间还有一个过渡,也就是癌前病变,那就是临床上公认的:肠息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也不是所有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转化而来的,比如炎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等,癌变率相对较低。

但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

根据数据研究表明,有将近95%的结直肠癌,都是由息肉转变而来的,这一过程约需要5~1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什么样的肠息肉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呢?

以下2种息肉越早手术越好:

一、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分为三个种类。

第一种就是常见的管状腺瘤!

在病发后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状态,且其表面光滑存在分页,大小形状也不相同,不过大部分管状腺瘤直径都在1厘米以下,有将近80%存在蒂。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这种息肉的癌变率约是在1%~5%左右。

第二种则是绒毛状腺瘤。

这种腺瘤比第一种较为少见,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早期都是单发性息肉,且息肉的体积相对较大,直径多超过了1厘米,有将近10%~20%存在蒂。

对比管状腺瘤来说,这种息肉的癌变率较高,10年内的癌变几率在30%~70%左右。

第三种则是混合型腺瘤。

也就是说这种腺瘤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结构,而其癌变的几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二、遗传性息肉

家族性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患者的全结肠以及直肠内都可出现多发性的腺瘤,多时以腺瘤有蒂为主,而乳头状的则较为少见。

这种家族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在20岁左右就可能病发,严重情况下患者的肠道黏膜上甚至会同时存在上百个腺瘤性息肉。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一人出现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患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之多,而这恰恰就和遗传性的息肉有关。

如果存在家族腺瘤性息肉,但却没有进行科学治疗,10-20年的癌变率几乎能达到%!

提高肠镜筛查率

虽然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除了平时注意养生外,还有些人会定期体检。

但关于肠道健康筛查,总有些人可以规避“肠镜”。

当然,这主要是肠镜给人带来的痛苦感和羞愧感。

可是,你不知的是,就中国目前而言,我国结肠癌的诊断率还不到10%。这就为肠癌在诸多癌症中死亡率排名第2奠定了基础。

“肠镜”作为筛查肠癌最佳方式,不仅不该规避,甚至应该被提倡。

况且肠镜还有一个极大优势,就是一次肠镜检查无异常,可以5-10年再次复查,因为息肉恶变的时间需要5-10年。

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疑省了不少精力。

然而对于大便异常、家族性肠癌、高发癌变息肉等人来说更应该定期做好肠镜筛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肠息肉一定要切掉吗若是这2种,越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