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网络首发时间:-11-30
疏肝利胆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的疗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
屈卫龙,乔楠通讯作者,张弛,林松
(南京中医院普外科)
急性胆囊炎是胆管阻塞和(或)细菌侵犯所导致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有明显的压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其中,约95%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calculouscholecystitis,ACC)的主流手术方式。但手术治疗的同时,手术创伤亦刺激机体释放炎症因子,不利于术后康复,且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胆管结石。
中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石阻胆道,不通则痛,治宜疏肝利胆。研究显示,疏肝利胆法可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疏肝利胆汤(ShuganLidanDecoction,SLD)为我科经验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柴胡疏肝散去陈皮,改川芎为丹参,半夏厚朴汤去生姜,改苏叶为苏梗,再加金钱草、栀子、郁金、蒲公英等清热利胆之品综合而来,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效,用于急性胆囊炎术后辅助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郁金挥发油可降低小鼠*疸模型的血清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含量,具有明显的利胆退*作用;厚朴挥发油可降低耳肿胀小鼠模型的血清前列腺素E2(PGE2)、TNF-α和IL-1β的含量,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香附成份中的α-香附酮可改善小鼠足跖及耳廓肿胀,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热板法致疼痛的痛阈,具有明显的抗炎之痛作用。但SLD组方成份复杂,作用靶点多,而目前尚无SLD治疗ACC的有效靶点及信号通路的研究。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ACC患者,评价SLD治疗ACC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其潜在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将网络药理学结果与临床研究结果比较得到初步验证,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年07月至年12月于南京中医院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肝郁湿热型ACC患者例,按是否应用SLD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D组(观察组)68例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男2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9.41±7.58)岁,发病时间(6.93±1.48)h,手术时间(56.27±7.49)min,胆囊单发结石32例、多发结石36例,合并冠心病2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脂肪肝3例、其他部位感染1例;观察组男14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25±8.01)岁,发病时间(7.16±2.03)h,手术时间(58.33±8.18)min,胆囊单发结石28例、多发结石25例,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脂肪肝1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两组患者性别(χ2=0.,P=0.)、年龄(t=0.,P=0.)、发病时间(t=0.,P=0.)、手术时间(t=1.,P=0.)、胆囊结石类型(χ2=0.,P=0.)和合并症(χ2=0.,P=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南京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发布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①右上腹痛(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压痛,Murphy征阳性;②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③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结石、积液存在。
1.3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年《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关于肝郁湿热证的诊断:主证:右胁肋痛,身目俱*,脉弦或弦滑、弦数;次症: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或伴有*疸,口苦口干,恶心欲吐,小便*,大便秘结,舌红苔*腻。
1.4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②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且手术方式唯一,不存在中途转开腹等情况;③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④抗生素均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1.5排除标准
①出现腹膜炎、严重黏连,合并胆肠漏;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等;③胆总管结石。
1.6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加予疏肝利胆汤治疗。疏肝利胆汤(江阴天江药业提供)组成:柴胡12g,郁金10g,(醋)香附10g,紫苏(梗)10g,厚朴6g,(法)半夏12g,茯苓10g,蒲公英30g,*芩10g,(焦)栀子10g,丹参10g,(炒)赤芍10g,(麸炒)枳壳12g,金钱草30g,(生)甘草6g。颗粒剂,mL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7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用药安全性,以及比较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①术后恢复情况:根据病程及护理记录单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血清炎性因子:记录术前和术后第4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结果;③免疫功能:记录术前和术后第4天CD3+,CD4+/CD8+,IgM结果。④安全性:根据病程及护理记录单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
1.8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