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腹部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包括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道占位、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脾脏:CT能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并能区分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可显示胰腺炎症渗出的范围以及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和并发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慢性胰腺炎可显示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作随访观察。能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肾和肾上腺: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确定有无肾脏的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肾动脉CT血管造影可显示有无血管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显示外伤后有无肾损伤及出血情况。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的存在。
5.腹部及腹膜后腔: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应尽可能食用少渣饮食,特别不能服用含有金属的药品,或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等。
2.检查当日空腹。
3.患者应携带其他影像学资料及其他临床相关检查资料。
4.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碘过敏试验。
5.将对比剂加入温开水中配制成1%~2%的浓度给患者口服。检查肝脏、胰腺及脾脏时,扫描前15分钟口服该浓度对比剂ml,使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充盈,形成良好对比。临检查前再口服~ml,使胃充盈,使扫描图像能更好地将胃及其他相邻脏器区别开来。若观察肾及肾上腺则要提前20~30分钟口服与上述相似浓度的对比剂。对于腹膜后腔检查则应提前2小时口服1%~2%浓度的对比剂~ml以便于充盈整个肠道系统。
(三)扫描技术
1.平扫:
(1)扫描体位:常规为患者仰卧,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尽量置于床面正中间,侧面定位线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有时也可根据观察部位的需要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2)定位像:为确定扫描基线和扫描范围应摄取一个正位定位像。
(3)扫描基线:在定位像上设定,肝脏和脾脏以膈顶为扫描基线,胆囊和胰腺以肝门为扫描基线,肾和肾上腺以肾上极为扫描基线,腹膜后腔以肝门为扫描基线。
(4)扫描范围:肝、脾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胆囊及胰腺从肝门直至胰腺扫描完整;肾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肾上腺从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腹膜后腔从肝门扫描到骼前上棘。
(5)扫描参数:腹部扫描采用标准或软组织模式,用螺旋扫描,肝、脾扫描采用5~10mm层厚,5~10mm间距;胆道扫描采用3mm层厚,3mm间距;肾脏扫描采用5mm层厚,5mm间距;肾上腺采用3mm层厚,3mm间距;腹膜后腔扫描采用5~10mm层厚,5~10mm间距。
2.増强扫描:腹部脏器的CT检查,一般均应做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通常在平扫后进行,便于发现病变并做出定性诊断。腹部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法均采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剂用量60~ml,流速2~3ml/s。肝脏、脾脏增强通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25~30秒,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60~70秒,实质期扫描延迟时间85~90秒。若怀疑肝血管瘤,则实质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3~5分钟或更长,直至病灶内对比剂充满为止;胰腺增强扫描通常采用“双期”,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35~40秒,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65~70秒;肾脏增强扫描通常应扫描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皮质期扫描延迟时间25~30秒,髓质期扫描延迟时间60~70秒,分泌期扫描延迟时间2~3分钟。
3.腹部血管造影:腹部CT血管造影通常用于腹主动脉及其大分支的血管成像,可用于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检查前不宜口服对比剂,以免干扰血管的显影。对比剂总量8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15~20秒,层厚1~2mm,间距1~2mm。
(四)后处理技术
腹部CT图像的显示和摄影,一般用腹窗和软组织窗,同时根据观察脏器和病变情况,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以便更好显示图像。肝胆、胰、脾、肾及腹膜后腔的扫描图像,一般用腹窗:窗宽~HU,窗位30~50HU;肾上腺一般用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30~50HU。
十二、脊柱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2.椎间盘变性或病变。
3.椎骨外伤,如骨折、脱位等,特别是观察碎骨片的情况和金属异物的位置以及脊髓的损伤情况。
4.椎骨骨病,如结核、良恶性肿瘤以及椎旁肿瘤对椎骨的侵犯情况。
5.椎骨及脊髓的先天性变异。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三)扫描技术
1.平扫:
(1)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颈椎扫描:患者头部略垫高,使椎体尽可能与床面平行,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并尽量往下沉肩;胸椎扫描:患者双手抱头;腰椎扫描:最好用一专用的腿垫,把患者的双腿抬高,这样可以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尽可能与床面平行。
(2)定位像:颈椎和腰椎常规扫描侧位定位像,便于设计扫描角度,胸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扫描正位或侧位定位像。
(3)扫描基线:若是以观察椎体和椎旁组织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于椎体;若是以观察椎间盘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相应的椎间盘。
(4)扫描范围:颈椎椎体扫描应扫描全部颈椎,颈椎椎间盘扫描则把所有椎间盘扫描完;胸椎扫描应扫描全部椎体及椎间盘;腰椎和骶尾椎扫描应扫描所包含的椎体;腰椎间盘扫描常规扫描L2~3、L3~4、L4~5、L5~S1四个椎间盘。
(5)扫描参数:层厚和重建间距以扫描椎体的大小而定。颈椎椎体扫描采用5mm层厚,5mm重建间距;颈椎椎间盘扫描采用2mm层厚,2mm重建间距;胸椎扫描采用5~10mm层厚,5~10mm重建间距;腰椎椎间盘扫描采用3mm层厚,3mm重建间距;腰椎及骶尾椎椎体扫描采用5mm层厚,5mm重建间距。以上扫描均采用非螺旋扫描,标准扫描模式。
2.増强扫描:脊柱常规不作增强扫描,若平扫发现占位性病变,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血供情况。对比剂用量6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25~30秒。
(四)后处理技术
脊柱的显示和摄影需同时采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35~45HU;骨窗:窗宽~1HU,窗位~HU。
十三、盆腔
(一)适应证
1.在男性可观察有无膀胱、前列腺和睾丸的良、恶性肿瘤以及前列腺增生等。在女性可观察有无膀胱、子宫和卵巢的良、恶性病变及其他病变。
2.在外伤情况下,可观察有无骨折,泌尿生殖器官的损伤和出血等。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三)扫描技术
1.平扫:
(1)扫描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间,侧面定位线平人体正中冠状面。
(2)定位像:盆腔正位定位像。
(3)扫描范围:从髂前上棘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
(4)扫描参数:采用标准或软组织模式,用螺旋扫描。主要扫描膀胱和前列腺时采用5mm层厚,5mm间距。若为扫描整个盆腔观察肿块大小时可采用5~10mm层厚,5~10mm间距。
2.增强扫描:对盆腔占位病变进行定性,并确定其部位、大小和范围,以及是否引起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必须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常规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剂总量6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四)后处理技术
盆腔图像的显示和摄影,一般用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30~50HU。若脏器或病变密度相对较低时,可适当调低窗位显示。
十四、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
(一)适应证
1.骨折CT扫描对骨折可以显示碎片及移位情况,同时还能显示出血、血肿、异物以及相邻器官的有关情况。
2.骨肿瘤CT平扫及增强可观察和显示肿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血供等情况,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3.其他骨病如骨髓炎、骨结核、骨缺血性坏死等。
4.半月板的损伤如膝关节的CT扫描可显示半月板的形态、密度等,有助于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三)扫描技术
1.扫描体位:
(1)双手及腕关节的扫描采用俯卧位,头先进,双臂上举平伸,双手间隔5cm,手指并拢,手心向下,两中指末端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
(2)双肩关节、胸锁关节及锁骨、肘关节及上肢长骨的扫描采用仰卧位,头先进,双上臂自然平伸置于身体两侧,双手手心向上,身体置于床面正中。
(3)双髋关节及股骨上段的扫描采用仰卧位,头先进,双足跟略分开而足尖向内侧旋转并拢。双上臂抱头,身体躺平。
(4)双膝关节、踝关节和下肢长骨的扫描采用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并拢,足尖向上,双足跟连线与检査床中轴线垂直,双上臂抱头。
(5)双足扫描时应仰卧,足先进,双下肢弯曲,双足平踏于检查床面,双足纵轴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检查床纵轴,双足间隔约5cm,双足跟连线垂直于检查床中轴线。
2.定位像:四肢关节的扫描均需扫描定位像,定位像应包含关节及相邻长骨。
3.扫描范围:在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各关节的扫描不仅要将关节扫描完,而且还应包含相邻长骨的一部位;各长骨的扫描也应包含相邻的关节。
4.扫描参数:双手及腕关节的扫描常规采用2~3mm层厚,2~3mm间距;肘关节扫描采用2~3mm层厚,2~3mm间距;肩关节及髋关节采用5mm层厚及间距;膝关节常规为5mm层厚及间距;观察半月板则应采用1mm层厚,1mm间距;踝关节及双足为2mm层厚及间距。以上关节常规为螺旋扫描方式,标准算法。若为观察骨骼的详细结构,可采用高分辨率算法。如需做三维重建,则可用1~2mm层厚及间距。
5.增强扫描:骨关节及软组织的增强扫描,主要是为了了解肿瘤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此外,还可以显示骨骼、肌肉内肿块与邻近动静脉血管的关系。增强扫描常规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剂总量6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25~30秒。
(四)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的显示和摄影须同时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根据扫描的部位不同和病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40-50HU;骨窗:窗宽~1HU,窗位~HU。图像摄影时应双侧同时摄影,以便对比。
习题
1.腹部CT检查前口服稀释阳性对比剂的目的是
A观察肠道分泌功能
B、保护粘膜不受射线损伤
C、明确被观察部位与胃肠道之间的关系
D、观察肿物是否因为胃肠道阻塞
E、观察胃肠道内肿物形态
C
2.泌尿系结石的CT增强扫描,最易明确判断结石梗阻部位的是
A、排泄期
B、静脉期
C、动脉期
D、毛细血管期
E、肾肾盏期
A
3.采用注射速率为2~3ml/s静脉团注法时,肝脏动脉期扫描时间为
A.在开始注入对比剂后55~65s的时间内
B.在开始注入对比剂后25~30s的时间内
C.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的s时
D.在注射完对比剂后55~65s的时间内E.在注射完对比剂后25~30s的时间内
B
4.肝血管瘤增强实质期扫描延迟时间为
A25-30s
B60-70s
C35-40s
D2-3min
E3-5min
E
5.下列关于颈椎间盘扫描叙述错误的是
A.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
B.两肩部尽量下垂
C.扫描层厚采用1~2mm,扫描间隔1.5~2mm
D.图像重建采用高分辨力算法
E.扫描倾斜角度应平行于椎间隙的角度
D
6.肾上腺窗宽窗位分别是
A-HU30-50HU
B-HU30-80HU
C0-0HU30-50HU
D-HU-30~-50HU
E-HU30-50HU
E
7.腰椎间盘扫描范围不包括
AT12-L1
BL1-L2
CL2-L3
DL3-L4
EL4-S1
A
8.前列腺CT扫描的层厚、层间距为
层厚2mm层间距2mm
层厚3mm层间距2mm
层厚5mm层间距2mm
层厚4mm层间距2mm
层厚3mm层间距2mm
9.CT扫描常规采用俯卧位的是
A足部
B髋关节
C肘关节
D腕关节
E踝关节
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