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促进中心↓↓
促进中心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专业知识、科普健康医疗的文章,全国的内镜洗消护理会议专题报道,医院新建、改建内镜中心提供专业的设计理念、流线布局。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总是抱怨消化内科抢了外科的活儿:
消化道的息肉、早癌等可以内镜下治疗,
消化道出血、异物也是内镜治疗,消化道狭窄梗阻也可以内镜下处理...
那么,内镜到底有多神奇?
内镜下治疗到底都能治疗些啥?
都有哪些好处?
在大家眼中对于胃、肠镜的普通检查已经不陌生,通过镜下直视的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胃、肠粘膜的形态,颜色,血管,息肉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随着内镜技术和工艺的迅猛发展,内镜下治疗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腺瘤型息肉等)的增多,对于消化道的这些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术后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
而经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概念,因为大部分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
1
内镜下微创治疗有哪些好处?
1、创伤小,易耐受。既能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保留消化道的正常机能,避免了外科手术(如开胸、开腹等大手术);
2、治疗费用低:一般仅为外科手术的1/3~1/2左右,甚至更低;
3、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
哪些疾病适合内镜下微创治疗呢?
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是消化道粘膜局限性良性隆起性病变,也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早期多无症状,往往在伴有腹胀,腹泻,出血,胃肠道不适时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息肉在病理上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变高。
内镜下切除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简单、方便,损伤小,恢复快,还可以通过内镜下定期随访,监控息肉的复发情况,达到及时治疗、防止癌变的目的。
粘膜下肿瘤
粘膜下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脂肪瘤、异位胰腺等,是一组来源于粘膜下方各层结构的病变的统称。它们在内镜下形态相似,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黏膜下肿瘤大多为良性病变,部分有恶变潜能,如GIST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可出现临近组织器官浸润、血液或淋巴转移等。
对于粘膜下肿瘤,可用特殊的器械将肿瘤完整挖除出来,这种内镜切除方法医学上称为“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即在消化道上“挖”肿瘤。
食管、胃、肠道早期癌
对于胃肠镜发现的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首先用染色剂给肿瘤点“颜色”使肿瘤着色,再在肿瘤周围做一环状标记,在肿瘤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肿瘤明显抬起。沿肿瘤边缘标记好切除范围后切开周围正常黏膜,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再用特殊的剥离器械将肿瘤从其下方的正常组织上完整切除下来。
这种内镜切除方法医学上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也就是消化道上“铲”肿瘤。
染色
手术
这里就简单介绍这几大类,其实内镜下的治疗项目还远不止这些。各路消化内镜的大咖们仍然在不断地努力的提高着内镜的技术,例如由ESD手术演变而来的POEM手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双镜联合手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RCP手术等等,旨在造福于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也正是因为这些满怀期待、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及家人更加鞭策着我们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地进步。
本文转载自:胃肠病
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读者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知识
END
本文仅做知识分享,不代表促进中心的观点,不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促进中心只为了让更多读者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知识。
欢迎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