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到了10月中下旬了,转眼这一年就要过去了。今年大家都有做体检吗?
小言上周刚刚做完,竟然发现了胆囊息肉。
是不是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时会看到“息肉”两个字?肠道息肉、胆囊息肉、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乍一看,难免紧张害怕,那这“息肉”到底是什么?体检查出息肉一定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发生癌变?是不是一定要动手术?
今天,小言来给大家解密一下关于各种息肉的庐山真面目
肠道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即便是良性腺瘤,恶变的概率也很高。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加大,留着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
所以一旦发现肠息肉,一般来说建议大家要及时切除,但具体情况还是要遵医嘱。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切除了肠道息肉,但它容易复发!!还是要做好复查哦~
胃息肉:发现就得切
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胃息肉可以分为较为常见胃底腺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等。医生建议,一旦发现胃息肉,即使是小腺瘤,也要及时切除。因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建议及早的进行切除。
胆囊息肉:看具体情况再议
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黏膜上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
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因为胆囊息肉可能导致胆囊功能异常;位置靠近胆囊管的息肉长大堵塞管道后,可能造成胆囊积液和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导致癌变。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就要定期复查。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要每3~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宫颈息肉:不大的话用药观察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与月经类似的出血症状。
因宫颈息肉会产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会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如果在孕期发现宫颈息肉,息肉会慢慢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
声带息肉:看情况而异
声带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长在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的光滑、半透明的新生物,有一侧发病的,也有双侧发病的。常见带蒂型的或广基型的息肉,有时也有呈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的息肉样变者。息肉呈灰白色或淡红色,或暗红色,大小如米粒、绿豆、*豆不等,我们也曾见过悬垂于声门上腔的巨大息肉,如蚕豆大小,息肉巨大如堵塞声门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声带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但很多息肉在癌变后,患者并没有很强的不适感,息肉就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
因此,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咽喉干痒疼痛,医院做纤维喉镜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在医生建议下做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