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朱培庭胆囊切除后要警惕肠癌风险
TUhjnbcbe - 2020/11/29 12:35:00

撰文/肖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石病在中国部分城市发病率已达18%,结石常造成胆道系统梗阻与感染,胆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而居急腹症的第二位。很多胆石症患者不得不纠结于要不要手术。其实,手术并非唯一的治疗方法。

医院终身教授朱培庭创建了中医胆病学,倡立“胆病从肝论治”理论,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先导的胆石病“取”、“碎”、“消”、“溶”、“排”、“防”综合治疗体系,并倡导中医也可以使用西医的手术疗法。他开发的胆宁片等胆石病中成药,打破了胆道西药的“垄断”地位。

问:随着生活的改善,中国人胆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了微创手术,取石保胆手术,手术治疗有哪些利弊?

朱培庭: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胆管结石以胆色素(胆红素)结石为主。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农村、沿海地区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中国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目前对于胆石病的总体治疗趋势,从外科角度来讲,手术仍然是临床的主流,从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发展到现在的微创手术。


  但是,很多人胆囊被手术切除了,胆管照样生结石,也就是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手术拿掉结石切除肝叶,但很容易就复发,且有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这成为外科医生最头痛的难题。


  目前还有一种腹腔镜下的取石保胆的手术,对于只有少数结石的患者可以适用,但是对充满型的结石患者不合适,即使取出结石后还会产生新的结石,最快的病例三个星期后就复发。各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每种手术方法都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对胆石病的手术要严格限制适应证。

有个现象要警惕,最新的研究发现,胆囊手术施行几十年来,胆囊切除的人比有胆囊的人罹患肠癌的几率增加1%。这是因为,胆汁里有一种致癌因素,存储在胆囊中可以被清除掉,而胆囊切除以后,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变成石胆酸,这就是成为肠癌的致癌因素。有的人担心,胆结石一直在胆囊里会癌变,其实胆囊癌的发病率只有10万分之四到五。因此,权衡利弊得失,手术还是要慎重对待。


  还有一个问题,自B超普及后,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非常多,其实息肉分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20%都不到,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所以,要提醒胆囊息肉患者,不要轻易开刀,可开可不开的再观察观察。

问:胆石症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朱培庭:对于胆囊严重萎缩,功能丧失,或胆囊充满结石者,首选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依结石大小、胆总管扩张程度及肝功能状态而定。结石最大径小于胆总管内径,无阻塞性*疸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结石最大径大于胆总管内径,或胆总管已扩张,有肝功能损害及阻塞性*疸者宜手术治疗。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因其主要是肝细胞形成的胆汁成分的改变,单纯手术并不能解决成石的根本问题,手术只解决取石的“标”的问题而未触及其成石之“本”的问题,效果往往不好,有的病人开了三四刀,肝叶切除了一半,还会反复发作。故只要不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


  由于西药只对胆固醇结石有作用,对胆色素结石不起作用,这部分病人只能依靠中医中药。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起到综合性治疗的作用。


  对于胆管1厘米以下的结石,胆总管下端没有痕迹狭窄、泥沙样结石,都是中医药治疗的适应证。

问:胆石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与不吃早饭有关吗?胆石症患者平时应注意什么?

朱培庭:胆病在企业职工、公务员中发病较多,而且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人群往往顾不上吃早饭,晚上忙于应酬。不吃早饭,胆汁分泌减少,胆囊里的胆汁易沉淀形成结石。晚上大吃大喝,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三高又易导致胆管炎、胰腺炎、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胆结石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饮食要合理,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多吃健康食品,营养合理,晚上少应酬。注意休息充足,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结石急性发作。用一位老先生说的话就是“吃得下、拉得出、睡得着”。


  一般来说,0.5-1.5厘米的胆结石最容易疼,而且大都在晚上发作。这是因为,现代人习惯于晚上应酬,大吃大喝油腻食物,易导致胆绞痛。

 另外,与晚上睡觉的体位也有关系。人躺着睡觉时,如果胆囊口的位置朝下,结石卡在出口处,胆囊收缩就会绞痛。因此,应该向右侧睡,不要平睡,最好上身侧30度半躺着。

以下文章获得最多阅读,回复关键词即可取阅!

回复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培庭胆囊切除后要警惕肠癌风险